水攝的政略、戰略、戰場、戰術與武器

在海底拍攝動物有好一陣子了,也常常翻閱潛水攝影雜誌看看大師是怎麼拍攝到精采的一瞬間。我後來想一想,其實就是這四句話:

政略決定戰略

戰略決定戰場

戰場決定戰術

戰術決定武器

請看<史記 吳太伯世家>中的一段故事: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而謁王僚飲。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公子光詳為足疾,入於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遂弑王僚。

政略:公子光決定要殺吳王僚

戰略:吳王僚喜歡吃魚,人的喜好往往就是人性的弱點

戰場:公子光的家

戰術:讓專諸去學烤魚,趁端魚給吳王僚吃的時候刺殺他

武器:魚腸劍

雖然吳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表示他心中早已有防備,而且防備的很嚴密,從王宮到宴席上,全部都設有自己信得過的親衛隊,可是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愛吃魚的弱點。

其實要拍動物也是一樣的道理,即使動物防備心很重,也可能會偽裝的像周遭的環境,但動物一定有弱點,也就是他們的習性喜好,只要掌握到這一點,就能擬定拍攝的計畫,我舉個例子:

政略:我要拍到麒麟魚交配時釋出精卵的瞬間

戰略:麒麟魚喜歡躲在鹿角珊瑚,並會在快天黑的時候交配

戰場:找塊有麒麟魚的鹿角珊瑚,最好沒有光害,這樣麒麟魚才不會害羞

戰術:在一旁躲著,趁他們交配的瞬間拍照

武器:紅光對焦燈、閃燈、微距鏡、單眼相機

我們不能只有政略,戰略、戰場、戰術和武器都沒有到位的話,不是拍不好,就是根本拍不到。

[BBC 藍色星球 II 大洋篇 導讀] 遷移

海洋生物的遷移,特別是200m-1000m的動物的垂直遷移,其實規模很大,只是無法像非洲賽倫蓋地草原能從空中拍出很壯闊的感覺。

要體會垂直遷移,最好的方式就是玩「黑水」,也就是選一個底下夠深的峭壁地形,至少至少都要200m以上,最好有700m-1000m,然後晚上潛水。

大洋和近岸動物的水平遷移(洄游),也跟覓食和育幼有關,沙丁魚是邊游邊吃一次搞定。珊瑚礁的魚類往往是利用大洋來育幼,例如集體交配後小魚會在外海孵化生長,長大後回到珊瑚礁,反之很多大洋的魚類是在珊瑚礁或是紅樹林等近岸繁殖下一代,例如鯊魚的寶寶可能會在紅樹林&潟湖地形生活一陣子才回到大洋。而像是鮭魚則會回到出生的河流上游產卵。

[BBC 藍色星球 II 深海篇 導讀] 台灣龜山島的熱泉與烏龜怪方蟹

台灣東北部龜山島的熱泉與烏龜怪方蟹,與深海熱泉的動物與熱泉的關係一樣不一樣呢?為什麼科學家得花很多經費下深海去研究熱泉,不在龜山島或是冰島等可以靠休閒潛水就可以到達的熱泉研究就好了!?

其實烏龜怪方蟹吃的是被熱泉燙熟的浮游動物,因為東北角是半日潮,一天會有兩次潮水交換,所以怪方蟹一天會從洞裡出來覓食兩次,撿拾燙熟的浮游動物來吃,其他時間就躲在洞裡,避免被天敵吃掉。

而深海熱泉則是化學自營的生態系,得依賴硫化菌,然後其他動物吃硫化菌或是食腐。所以龜山島的熱泉跟深海的熱泉生物相是差很多的。

 

英國四元素 Fourth Element X-Core

英國四元素 Fourth Element X-Core

極度保暖
包含 76% 的回收聚酯纖維材料
4 方向拉伸纖維布料,更為貼身
無袖設計 – 手臂可以靈活操作氣閥開關的動作
胸部額外加厚保暖襯墊,可直接穿或是內加基底層
快速排汗布料,能保持乾爽和溫暖
採用 Polartec® Power Stretch® 科技
通過 Blue Sign® 以及 Oeko-Tex® 認證
防臭
可以用洗衣機洗

X-Core 是設計給穿在 Arctic、Arctic Expedition、Halo 3D或是其他乾衣底下用的,這樣在許多情況下就可以不必使用到電加熱。X-Core 搭配薄的基底層能發揮最好的保暖功效,例如搭配 J2 或是 Xerotherm,也可以直接貼身穿,鎖住身體核心溫度。

閱讀全文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棘皮動物 – 海膽綱

Echinoidea 海膽綱
    Echinothurioida 柔海膽目
        Echinothuriidae 柔海膽科
            Asthenosoma 屬
    Diadematoida 冠海膽目
        Diadematidae 冠海膽科
            Astropyga 星肛海膽屬
            Echinothrix 刺棘海膽屬
            Diadema 冠海膽屬
    Echinoida 海膽目
        Temnopleuridae 刻肋海膽科
            Salmacis 角孔海膽屬
            Mespilia 屬
        Toxopneustidae 毒棘海膽科
            Tripneustes 三列海膽屬
            Pseudoboletia 蘑海膽屬
            Toxopneustes 毒棘海膽屬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
            Echinometra 長海膽屬
            Echinostrephus 叢海膽屬
            Heterocentrotus 石筆海膽屬
    Cidaroida 頭帕目
        Cidaridae 頭帕科
            Prionocidaris 棘頭帕屬
            Eucidaris 真頭帕屬
    Spatangoida 猥團目
        Maretiidae 仙壺海膽科
            Maretia 仙壺海膽屬
        Loveniidae 拉文海膽科
            Lovenia 拉文海膽屬
        Brissidae 壺海膽科
            Metalia 海壺屬
    Clypeasteroida 盾形目
        Clypeasteridae 盾海膽科
            Clypeaster 盾海膽屬
         Laganidae 餅乾海膽科
            Peronella 餅海膽屬
        Arachnoidae 蛛網海膽科
            Arachnoides 蛛網海膽屬
        Astriclypeidae 星盾海膽科
            Echinodiscus 毛餅海膽屬
技巧:菲律賓 Anilao 常見的 Fire Urchin 火海膽是柔海膽科 Asthenosoma 屬,但容易跟冠海膽目星肛海膽屬搞混
技巧:魔鬼海膽是 Diadema 冠海膽屬
技巧:菲律賓 Anilao 常見的 Double-Spined Urchin 是 Echinothrix 刺棘海膽屬
技巧:台灣澎湖常見的白棘三列海膽 Cake Urchin 是 Tripneustes 三列海膽屬
技巧:喇叭海膽 Flower Urchin 是 Toxopneustes 毒棘海膽屬(墾丁能見)
技巧:Cidaroida 頭帕目就是俗稱的鉛筆海膽 Pencil Urchin,但有幾種也像鉛筆的,例如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的 Rock-Boring Urchin / Slate-Pencil Urchin
技巧:Spatangoida 猥團目就是 Heart Urchin 心海膽 + Bottle Urchin 海壺,在菲律賓 Anilao 沙地上常見像刺蝟會爬動的,就是心海膽。在廣東省惠州潛水也容易看到心海膽的骨架殘骸。
技巧:Clypeasteroida 盾形目就是 Sand Dollar 沙錢和餅乾海膽、盾海膽 sea biscuit,和心海膽一樣是兩側對稱,在台灣北海岸的陰陽海的砂岩岸(可以看到舊礦場),可以看到沙錢化石。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棘皮動物 – 海參綱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Holothuroidea 海參綱
海參綱的特徵:
1.身體長條狀像蟲一樣
2.鈣質骨片微小並且一片片嵌入體壁
3.通常具有一對高度分叉的肌肉狀呼吸樹,從cloaca延伸到體腔
潛水常見的屬:
Dendrochirotida 枝手目
    Phyllophoridae 沙雞子科:Magnum Sea Cumber
    Cucumariidae 瓜參科
        Pseudocolochirus 僞翼手參屬:海蘋果
        Colochirus 翼手參屬:Yellow sea cucumber
Aspidochirotid 楯手目
    Stichopodidae 刺參科
        Stichopus 刺參屬
        Thelenota 梅花參屬
    Holothuriidae 海參科
        Holothuria 海參屬
        Bohadschia 白尼參屬
        Actinopyga 輻肛參屬
Apodida 無足目
    Synaptidae 錨參科
        Euapta 真錨參屬
        Opheodesoma 蛇錨參屬
        Synapta 錨參屬
技巧:瓜參科在溫帶跟寒帶水域比較多,但熱帶海域是有機會找到僞翼手參屬的海蘋果,例如印尼班達海。另外,翼手參屬的yellow sea cucumber也是熱帶海域可見的。
技巧:在東南亞的沙地上,看到身體埋進沙裡,伸出觸手的是沙雞子科的,例如 magnum sea cucumber
技巧:馬爾地夫沙地上常見大型的梅花參屬,例如pineapple / amberfish,我也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看過同屬梅花參的 candycane
技巧:白尼參屬的Blackspotted也很常見,會用觸手沾粘東西吃(有出現在BBC藍色星球II 珊瑚礁篇的影片片段) ,小時候長得像海蛞蝓。
技巧:粉紅色帶黑色的 pinkfish 是海參屬。
技巧:喜歡附著在海綿上的Lampert’s是錨參屬的
技巧:無足目算是比較難第一次就認出是海參的海參,因為沒有管足和呼吸樹,有些體壁裡沒有鈣質骨片,所以看起來不像典型的海參,可以當成特例來記憶,就不會搞錯了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軟體動物 – 雙殼綱

Subclass Protobranchia 原鰓
Subclass Pteriomorphia 翼形
Subclass Paleoheterodonta 古異齒
Subclass Heterodonta 異齒
Subclass Anomalodesmata 異韌帶
潛水比較常見的代表物種所屬的科別:
翼形亞綱
貽貝 Mussel:貽貝科 Family Mytilidae
江珧蛤 Pen Shell:江珧蛤科 Family Pinidae
閃電貝 Electric Fileclam:狐蛤科 Family Limidae
牡蠣 Oyster:牡蠣科 Family Ostreidae
海菊蛤 Thorny Oyster:海菊蛤 Family Spondylidae
珍珠貝 Pearl Oyster:鶯蛤科 Family Pteriidae
扇貝 Scallops:海扇蛤科 Family Pectinidae
異齒亞綱
鳥蛤 Cockles:鳥蛤科 Family Cardium
硨磲貝 Giant clam:硨磲科 Family Tridacnidae
技巧:翼形亞綱外觀上看不到「進水管」
技巧:潛水最常見的牡蠣是「雞冠牡蠣」(comb oyster),殼閉合的形狀是鋸齒狀的
技巧:潛水大部分見到的是翼形亞綱的,只有硨磲貝和鳥蛤是異齒亞綱
技巧:江珧蛤的殼很薄很脆也可能很大
技巧:珍珠貝常常附著在水螅、海扇、黑珊瑚
技巧:Fileclam會有細長的觸手,通常是紅橘色系帶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