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解剖實驗 – 海鞘

潛水時可以觀察的海洋生物細節有很多,但有些細部構造其實不易觀察,要嘛實際解剖要嘛看書。潛水如果感到無聊,我有時候會開始想像解剖海鞘的話該怎麼解剖?這樣子不但不無聊,還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對於海鞘構造仍有不懂之處。
想像一隻泡了福馬林、鹽酸(去鈣質)、薄荷醇(幫助肌肉放鬆,方便觀察)的海鞘綱海鞘 -> 觀察身體的對稱性(dorsal-ventral & anterior-posterior 身體的背腹面和前後端在哪裡)(例如:腦在兩個 siphon 的中間)-> 剪開並移除Tunic被囊 -> 身體的左側比較容易看到 pharynx -> 從腹部剪開,不要剪破腸子-> 攤平放在皿上 -> 用探針固定 -> 染色 -> 看內臟 -> 用顯微鏡看 pharyngeal basket 的細微結構 -> 鑑種
然後可以開始想像水流跟食物的進出
水:buccal siphon -> stigmata -> atrium -> atrial siphon
食物:buccal siphon -> 食道 -> 胃 -> 腸 -> 肛門 -> atrial siphon
配子:性腺 -> 生殖孔 -> atrial siphon
這結構有點像沒有蓋子的茶葉濾網茶壺, pharyngeal basket 就是那濾網,大片的茶葉會卡在 stigmata,沖的茶會在底部的 atrium 收集好,最後從 atrial siphon 倒茶。有時候我們會在海鞘裡面找到端足蟲(很多潛水員喜歡拍),其實就是從 buccal siphon 往 phryngeal basket 的方向看(洞口處常有針狀的感覺觸手)。
有過這種想像實驗的基本功後,就比較不會被大自然所騙!
例如有些攝影師喜歡拍 Didemnun molle,因為從 atrial siphon 往裡面拍,看起來很像翠綠的森林(有共生藻!)!一開始我以為這是獨立的個體,但後來發現不太對勁,為什麼有些有一個大 siphon 有些有兩個?後來才領悟,其實這是群體而不是單一個體。
另外再舉火體蟲的例子,火體蟲群體會有一個大的出水口,第一次潛水看到會覺得可怕,但想一想也只是群體的集中出水口而已,就沒什麼好怕的,肉食性的深水海鞘你也看不到,你也不會是他的食物。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海鞘

Subphylum Tunicata (= Urochordata) 被囊動物亞門(=尾索動物)
    Class Ascidiacea 海鞘綱
        Order Asplousobranchia 無管目
        Order Phlebobranchia 扁鰓目
        Order Stolidobranchia 摺鰓目
    Class Larcacea 尾海鞘綱
    Class Thaliacea 樽海鞘綱
        Order Pyrosomida
        Order Doliolida
        Order Salpida
    Class Sorberacea 深水海鞘綱
深水海鞘在休閒潛水時看不到,可以忽略。
如果成體是固定在基質上=>海鞘綱
如果成體是浮游在海中=>尾海鞘或是樽海鞘
如果是獨立個體像蝌蚪=>尾海鞘
尾海鞘成體仍然很像蝌蚪,會分泌可以拋棄的濾食器,內部的過濾器有點像特斯拉線圈和磁力線的馬鞍甜甜圈造型,我曾在2017年底夜潛Anilao的時候看到很多被拋棄的濾食器(尾海鞘已經不見了)。
樽海鞘的三大類:Pyrosome、Doliolida、Salpida 怎麼分辨呢?
曾經我以為樽海鞘就是等於 Salp,其實還有 Pyrosoma 跟 Doliolida。
Pyrosmoa 的外型跟海鞘綱很像,差別在於進水口在前端,出水口在身體的後端,而不是呈現J字形。
Doliolida 的 Pharyngeal basket 不是像泡茶葉的濾網那樣呈漏斗狀,而是平板狀。進食仍靠纖毛和 Stigmata。
Salp 的 Pharyngeal basket 是棒狀,沒有 Stigmata。濾食的水流動力來自肌肉收縮而不是靠纖毛。
所以靠 Pharyngeal basket 的形態就可以區分這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