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環節動物

傳統的觀點把環節動物分成:
多毛綱+環帶綱
環帶綱 = 蛭亞綱+寡毛亞綱
爭議:
1.多毛和環帶的親緣關係
2.多毛和Echiura的親緣關係
後續分析基因序列發現:
1.多毛綱不是單系
2.環帶從多毛的祖先演化而來
觀點:Echiura 和 Sipunculan 屬於多毛類
爭議:和其他多毛類的親緣關係尚待釐清
觀點:多毛綱應分屬兩類
1.Errantia 游走亞綱
2.Sedentaria 隱居亞綱
Evo-Devo: 環節動物和脊椎動物共享某些在果蠅和線蟲裡找不到的基因調控方式
結論:
新觀點:
隱居亞綱:環帶(蛭+蚯蚓)+Echiura+Capitellidae(小頭蟲)+某些多毛(Alvinellidae+Arenicolidea 沙蠋+Cirratulidae 絲鰓+Flabelligeridae扇沙蠶+Serpulidae龍介蟲+Siboglinidae西伯加蟲+Spionidae海稚蟲+Terebelidae蟄龍介)
遊走亞綱:其他非隱居亞綱和非磯沙蠶的多毛(沙蠶和裂蟲)
星蟲
吸口蟲(棘皮的寄生蟲,休閒潛水可見)
磯沙蠶
休閒潛水常見:
隱居亞綱的多毛
拍黑水時能拍到多毛的 Epitoke,但一般人不容易鑑定,需要找研究多毛的專家協助
吸口蟲得在棘皮動物上找,一般導潛不會刻意找給你,因為也沒有太多人會去拍吸口蟲,或是根本不知道有吸口蟲
技巧:帚蟲不是多毛,別跟聖誕樹蟲搞混了
技巧:義大利麵蟲屬蟄龍介科
技巧:紐蟲不是環節動物
技巧:潛水比較有機會看到的節肢動物是海蜘蛛+蔓腳+軟甲,應該不致於跟環節動物搞混
技巧:海繩是海參,不是環節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節肢動物

回顧歷史:
1707-1778 林奈 近代分類學之父:把無脊椎分成昆蟲綱(Insecta)跟蟲綱(Vermes)
1769-1832 居維葉 法國博物學家:分成輻射對稱動物、軟體動物、關節動物(節肢+環節+有爪)、脊椎動物
爭論:有爪動物兼具節肢和環節動物的特徵
環節動物->有爪動物->節肢動物?(有爪動物是中間環節?)
蠕蟲 -> 昆蟲?
爭論:有爪動物+緩步動物(水熊)是真節肢動物的姊妹群,合稱泛節肢動物?
分子譜系研究=>有爪非真節肢動物,只是近緣
泛節肢+線蟲+鐵線蟲是一個clade =>蛻皮動物總門
蛻皮動物與冠輪動物(軟體+環節+扁形)是姊妹群
觀點:有爪非環節演化而來
觀點:昆蟲的現生姊妹群在真節肢動物內
真節肢動物:螯肢+多足+甲殼+六足
爭論:多足+六足 = 氣管類、單肢類、缺角類?
爭論:多足+六足+甲殼 = 大顎類?(大顎+螯肢)
爭論:螯肢+甲殼 = 裂肢類?
分子譜系研究=>甲殼+昆蟲 = 泛甲殼類
爭論:橈腳+介形+蔓腳 =顎足 Maxillopoda?
觀點:介形+鰓尾+五口分成一類
爭論:哪類甲殼動物和六足是姊妹群?鰓足綱(水蚤、豐年蝦、恐龍蝦)?
分子譜系研究=>彈尾&原尾被排除出昆蟲綱
爭論:泛甲殼+多足 = 大顎類Mandibulata?
神經解剖+分子研究=> 螯肢+海蜘蛛+多足 = 奇足(Paradoxpoda)
觀點:多足類和昆蟲獨立演化出氣管和馬氏管,適應陸地生活
結論:
按目前觀點
節肢 = 奇足+泛節肢
奇足 = 螯肢+海蜘蛛+多足
泛節肢 = (介形+鰓足+五口) + 蔓腳 + 軟甲 + 鰓足 + 六足
六足 = 昆蟲+彈尾+原尾
螯肢 = 蛛形+肢口
多足 = 蜈蚣+馬陸
軟甲=蝦蟹+螳螂蝦+等足+端足+磷蝦
鰓足=豐年蝦+水蚤+恐龍蝦
所以休閒潛水的時候,有機會看見的有:
海蜘蛛+蔓腳+軟甲
其中以軟甲比較多,且軟甲比較多人拍照,所以潛水員拍到節肢動物求鑑定,基本上就是往軟甲的方向去鑑定(先排除海蜘蛛和蔓腳後,剩下就是軟甲)。
技巧:把海蜘蛛和 Spider Suqat Lobster 分清楚
技巧:把蔓腳和其他會伸出羽毛狀鰓或附肢的動物分清楚,例如刺絲胞動物、苔蘚蟲、多毛蟲、寄居蟹。
技巧:等足(比較扁平的,例如小丑魚的舌頭寄生蟲)+端足(例如海瓢蟲和骷髏蝦)分清楚

海葵、管海葵、類珊瑚、菟葵

珊瑚亞綱的四個目:海葵目、類珊瑚目、菟海葵珊瑚目跟角海葵目該怎麼區分?
其中一個方法當然是去記憶代表的屬的物種長什麼樣子:
 
Order Actiniaria 海葵目 => Bunodactis / Aiptasia / Anthopleura / Actinia / Diadumene / Calliactis / Bunodosoma / Edwardsia / Haliplanella / Metridium / Nematostella / Sagartia / Stomphia
Order Corallimorpharia 類珊瑚目 => Corynactis
Order Zoanthinaria(=Zoanthidea) 菟海葵珊瑚目 => Zoanthus
Order Ceriantharia 角海葵目 => Cerianthus
這潛水的時候多看多拍照多查圖鑑,應該就會累積一定的鑑定能力。
另一個方法就是記住每個每個目的關鍵特徵,角海葵(管海葵)最好認,就是會分泌像羊皮紙般質感的管子,然後觸手有向外的長觸手,內部的觸手短,所以角海葵的辨識度最高。
 
菟葵雖然通常是群聚,但因為海葵和類珊瑚也常常有很多單體密集地聚在一起生長,所以光靠獨立或群聚來判斷,有時候也不太容易。但仔細看菟葵的觸手分上下兩圈,上圈的觸手朝上,下圈的觸手朝下。類珊瑚的觸手則是好幾圈同心圓朝外輻射,且嘴巴開口會朝外突出。
 
所以辨識海洋生物是不是海葵的方法,基本就是靠排除法,排除掉珊瑚的可能性以後(假定你已經可以辨識出珊瑚),接下來就是排除角海葵、菟葵和類珊瑚的可能性。結論就是從Top-Down和Bottom-Up兩種方法下手,Top-Down去記每個目的關鍵特徵,Bottom-Up去翻圖鑑,先看好當地潛點可能會出現的海葵物種。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刺絲胞動物 – 水螅篇

作者:帥到嫑嫑丁
化簡馭繁是學習海洋生物分類很重要的法則,因為生物太多你根本看不完,其實你只要學會能把潛水最常看到的認出來就好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在熱帶印度太平洋珊瑚礁水域進行休閒潛水,那麼在這限定的區域能看到的水螅該怎麼認?
水螅蟲綱又分
Subclass Hydroidolina 軟水母亞綱
Subclass Trachylina 硬水母亞綱
軟水母亞綱:
Order Anthomedusae(=Anthoathecata) 花水母目
Order Leptomedusae(=Leptothecata) 軟水母目
Order Siphonophora 管水母目
硬水母亞綱:
Order Narcomedusae 剛水母目
Order Limnomedusae 淡水水母目
Order Trachymedusae 硬水母目
Order Actinulida 輻射水母目
其實在熱帶印度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基本可以忽略硬水母亞綱,所以只要去看軟水母亞綱的就好!
接下來我們只要知道怎麼區分花水母、軟水母跟管水母就好,這樣就相對簡單很多了!
管水母目:包括僧帽水母和其他長條狀的管水母。因為管水母是水母體跟水螅體形成群體,漂浮在海裡,所以很好認。我在馬爾地夫潛水曾經在安全停留後,上水被漂浮在水面的僧帽水母碰到嘴唇,也就是我曾經和管水母的dactylozooid接吻過。
剩下你看附著在沙子上或是礁岩上的,就很可能是花水母或是軟水母了。
比較水螅體:花水母無幾丁質鞘,軟水母有鞘
比較水母體:花水母鐘形,軟水母扁薄形(有時候浮潛或是潛水安全停留的時候會看到)
花水母目:無鞘水螅,包含了Tubularia,在印尼土藍奔的沙地上看過,上面常常有海瓢蟲,所以拍微距的時候蠻好看的。其他像是看起來很像柳珊瑚的 Hydrocorals (Stylaster)以及俗稱火珊瑚的 Millipora,還有Velella (by the wind  sailer) 和 Porpita(blue button)也都是無鞘水螅。
軟水母目:圍鞘水螅,最常見的就是 Aglaophenia 羽螅屬(金黃色的羽毛,有點像麥穗,被刺到會有電擊感,例如土藍奔沉船上就有),就是台灣漁民俗稱的海草,其實不是草而是圍鞘水母,只是型態看起來像草。
最後總結心法:
水螅體:有鞘是軟水母,無鞘是花水母,和水母體形成群體是管水母(扮演獵食觸手的角色)
水母體:扁薄型是軟水母,鐘形是花水母,和水螅體形成群體的是管水母(扮演氣囊漂浮的角色)

刺絲胞動物的分類(門->亞門->綱->亞綱->目)

1.
Phylum Cnidaria (=Coelenterata)
刺絲胞動物門( =腔腸動物)
2.
Subphylum Medusozoa 水母亞門
Subphylum Anthozoa 珊瑚亞門
3.
水母亞門:
Class Staurozoa 十字水母綱
Class Scyphozoa 缽水母綱
Class Cubozoa 立方水母綱
Class Polypodiozoa 胞內寄生水螅蟲綱
Class Hydrozoa 水螅蟲綱
珊瑚亞門:
Sublass Alcyonaria(=Octocorallia)  軟珊瑚亞綱(八放珊瑚)
Subclass Zoantharia(=Hexacorallia) 群體珊瑚亞綱(六放珊瑚)

閱讀全文

Gates AX700 / Z90 / NX80 攝影機防水盒 (預計2018第一季上市)

Gates AX700 / Z90 攝影機防水盒為專屬三台Sony新攝影機搭配使用:  FDR-AX700, HXR-NX80, PXW-Z90

預計上市: Q1 2018
不相容: AX100

[特色]

  • 旅行攜帶便利, 可放入一般攝影包或登機行李箱
  • 選購廣角鏡頭罩 Wide Angle GP34A 可以完美搭配 AX700 / Z90 12X 倍鏡頭, 適合廣角與微距錄影
  • 內藏可切換濾鏡
  • 可直接控制所有控制鍵:  A/M Focus, Exposure (Iris / Gain / Shutter), Variable Rate Zoom, Record and ND Filter.
  • 大型LCD觀景窗
  • 可搭配不同電池尺寸
  • 支援多種配件: 如提把, 三腳架
  • 支援SAGA可掀式折環, 可搭配外掛微距鏡
  • 2年保固

[規格]

相容攝影機:  Sony FDR-AX700, HXR-NX80, and PXW-Z90 models

全機械式控制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