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是如何計算 CNS% 的?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是如何計算 CNS% 的?
直接舉個例子來說明會比較清楚:

假設你想背 32%的高氧+99%的氧加速減壓停留,潛到 33m 待 65mins,6m切換到99%氧氣,最後一次停留設定在3m,然後GF factor(99/99),潛水結束後,你的CNS%會是多少?

按照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功能的規劃,算出來應該是: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6m 待 5min 吸 EANx99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你可以查技潛課本(例如PADI的 TEC DEEP DIVER課本)的 Equivalent air depth and oxygen management table 表格,去看吸多少比例的高氧然後待在多少深度的 CNS% Min 值,但這樣的表會比較大比較冗長,其實可以用高氧濃度和深度直接換算成 PPO2,這樣表格就會精簡很多,例如:
https://www.borrett.id.au/downloads/cns_percentage_tracking_v1-1.pdf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 PPO2 = 1.38ata, CNS% Min=0.63, 算出 CNS = 40.9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 PPO2 = 0.51ata, CNS% Min=0.14, 算出 CNS = 0.4
6m 待 5min 吸 EANx99 => PPO2 =1.6ata, CNS% Min = 2.22, 算出 CNS = 11.1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 PPO2 = 1.3ata, CNS% Min = 0.56, 算出 CNS = 6
如果捨去小數位,只看整數位,以上累積起來的CNS總共是:40+11+6=57.

Shearwater 潛水日誌在 Teric / 行動裝置 / 桌機上的同步編輯與檢視

潛水日誌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但我相信很多人玩潛水玩到一定程度後,就可能懶得寫潛水日誌了。其實 Shearwater 的 Cloud app / Cloud Desptop 潛水日誌同步軟體做的很不錯,不僅可以用來更新韌體,還可以跨裝置跨平台同步潛水日誌,非常方便!

潛完水如果手還是濕濕的或是岸潛還沒回到潛店,要馬上看日誌就在電腦表上看深度和溫度變化圖,可以用手機的時候就利用藍牙同步到手機上,可以簡單編輯一下重要的資訊例如潛點或是看到特殊的生物,然後一鍵同步更新到雲端,並且可以在手機的螢幕上進一步檢視潛水日誌,如果要分享到社群網站就簡單截個圖即可。


有一些資料一般是需要在潛水現場記錄的,特別是重要事件,包括看到特殊生物或是潛水意外,在 app 裡有個 DIVE PROBLEMS 的分頁,裡面就可以快速記錄發生的狀況,會有助於事後釐清潛水事故發生的原因、協助醫療和責任歸屬。

如果回家後需要進一步在大螢幕上檢視潛水日誌(可以利用滑鼠滾輪在時間深度二維圖上縮放滑動,且可以多顯示SAC耗氣速率和Battery電池殘量)或是導入導出數據,也就是若需要利用其他軟體重新繪圖例如Excel或是管理大量的數據的話,就可以利用桌機版的Cloud來處理。

另外,在手機和桌機都可以利用 Filter 功能,利用關鍵字去快速搜尋日誌,例如我想找出所有在 Anilao 的潛水日誌我就輸入 Anilao 就好,不用一個一個翻,也可以根據:編號、日期、潛水時間長短、深度來排序。
編輯後同步的功能也很好用,假如我不喜歡在手機或是平板輸入大量資料,可以在桌機上用鍵盤編輯,再按下同步。

以下解說每種裝置的操作介面:
Teric
可以設定 Log Options,可以更改 Next Log #,也就是下一潛記錄時的潛水編號。然後可以檢視每一潛的數據變化,因為 Teric 螢幕畢竟比較小,所以分成好幾個畫面來顯示:
第一個畫面是深度的變化,如果有進減壓模式,會用紅色的線標出你應該要做減壓停留的深度

第二個畫面是水溫的變化

第三個畫面是裝殘壓表後,T1 和 T2 的起始/結束時的殘壓,還有平均耗氣速率 SAC

第四個畫面是模式、水面休息時間、水面的大氣壓力、GF 的參數、CNS
潛水電腦錶的潛水日誌只能導出不能導入,需要編輯和分享的話就得靠手機或桌機。

手機/平板
手機和平板可以和電腦錶用藍牙同步,可用來更新韌體或是下載潛水日誌數據,Cloud app會自動比對版本,如果有新韌體會提示後從網路下載更新,並用藍牙傳輸到電腦錶後就可以完成更新,整個流程大概15min就可以讓電腦錶重新用新的韌體開機運作。
Cloud app 可以擁有桌機版大部分的功能,可以搜尋、編輯、檢視潛水日誌,只是沒辦法檢視 SAC 和 Battery,沒辦法在潛水時間-深度的二維圖上放大縮小,也沒辦法導入導出其他檔案格式的潛水日誌資料庫。

桌機
桌機版可以利用Cloud同步,這樣即使你的桌機沒有藍牙功能或是忘了帶藍牙USB,也可以透過Cloud同步資料。桌機的地位在於進階管理數據,可以導入導出資料庫去做備份或是手動合併等等。可以發現 Shearwater Cloud 並沒有「附加照片」的功能,但其實並不是太大問題,只要你相機的時間日期有設定正確,並且把照片導入 Adobe Lightroom CC 後,找出照片的拍攝時間再去搜尋比對 Shearwater Cloud 上的資料即可,並不難整合潛水日誌&照片。


另外還有跨品牌電腦錶資料整合問題,假如我原本用 Suunto D4i 要換到  Shearwater Teric 的話,舊的電腦錶上的資料怎麼轉移到新的電腦錶上?其實解決方法不是把資料導入 Teric 裡面,因為 Teric 的潛水日誌是只能導出無法導入的,所以必須使用第三方軟體來管理,例如 Diving Log 6.0,可以在 Suunto DM5 軟體裡把資料匯出,然後匯入 Diving Log 6.0。Teric的資料也可以利用 Cloud Desktop匯出成 DAN的 DL7格式,再匯入Diving Log 6.0,這樣就可以都在 Diving Log 6.0上同步管理了。至於 Shearwater自家的電腦錶(例如 Teric / Perdix AI)當然都可以只靠 Shearwater Cloud 來管理,不需要第三方軟體。

潛水電腦錶能不能自己換電池?無線充電到底實不實用?

電池可拆:
Suunto D系列 => 鈕扣電池 (不建議使用者自行拆開換電池)
Shearwater Perdix AI => AA 電池(使用者可以自行拆開電池蓋更換電池)
電池不可拆:
Suunto EON Core / Deepblu Cosmiq+ / Mares Icon HD=> 金屬接點充電
Shearwater Teric => Qi 無線充電
==
Suunto D系列因為是單色液晶顯示,不是很耗電,所以採用鈕扣電池,持續維持開機狀態可以維持一年多,但因為更換電池的時候需要把金屬殼打開,裡頭有一個O圈,一般原廠是建議更換電池的時候順便更換O圈,但因為動到O圈會有漏水的風險,所以一般是不建議自己更換電池。
而像後來彩色液晶顯示器技術越來越成熟,因為耗電量遠比單色液晶來得大,如果用鈕扣電池會很不方便,所以就有可更換充電電池的 Perdix,和透過金屬充電線充電的 EON Core / Deepblu / Icon HD 等電腦錶,最近則有採 Qi 無線充電的 Teric。
可以更換 AA充電電池的Perdix好處是,萬一你忘了帶充電器/行動電源,還有可能買到或借到AA電池頂著用,即使不是充電式的AA電池也所謂,至少可以應付突發狀況。當然,你得打開電池槽,每次打開電池槽就會增加進水的機率,所以換電池的時候要細心。而無線充電技術其實已經應用在其他的防水家電,特別是電動牙刷,應用在潛水電腦錶可說是蠻適合的,因為不會有金屬接點,就會減少從接點漏水的機會,也不會擔心接點鏽蝕的問題,像Light&Motion的LED燈因為充電的時候必須把金屬接點插頭插進去,內凹的插槽久了以後會鏽蝕,就得用砂紙磨掉繡斑。而無線充電現在主要有兩大標準,採用Qi的好處是你不一定要用電腦錶原廠附的的充電器才能充電,只要符合規格的充電器也可以。
現在的Qi 無線充電技術還是依賴電磁感應,也就是先輸入一個交流電給金屬線圈,然後會產生磁場變化,要被充電的裝置的線圈感應到了磁場變化,也會產生交流電,然後再轉換成直流電,就可以為電池充電。但要充電的那一側的外殼還無法做成金屬,且必須很靠近充電器才可以充電,這對於手機來說是比較雞肋的功能,不過,對於需要防水的潛水電腦錶來說,卻是很好的應用!

每下潛10m壓力就會增加一個Bar是怎麼算的?

潛水電腦表是利用「壓阻效應」(Piezo-resistive effect)去測量海水的壓力,然後反推回深度,前提是你必須知道海水的密度。以 Shearwater Teric 來說,採用的密度是 EN13319 規定的 1020 kg/m³,可是,這個值介於淡水和海水之間阿,為什麼要採用這個中間值呢?
密度:
* 淡水 = 1000kg/m³
* EN13319 = 1020 kg/m³
* 海水 = 1025 到 1035 kg/m³
其實是為了計算方便!潛水教科書上常提到,為了方便理解和簡化問題,我們可以視為每下潛10m壓力就會增加一個Bar。問題是這其實是近似的計算,下越深誤差就會越大。回想一下大學普物課本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課本第 10 版 p.391 的 Gauge Pressure on Scuba Diver 的例題。我們把這例題換個方式問:
當電腦表的海水密度設在多少數值時,你的 gauge pressure 會剛好每下 10m 就增加一個Bar??
L = delta P / Rho*g
L=10m
delta P = 1 Bar = 10000 Pa = 10000 N/m^2
g = 9.8 m/s^2
現在想知道 Rho =??? 時等式成立?
解方程得到 Rho = 1020 N*s^2/m^4
而 1N = 1kg*m/s^2
所以最後得到 Rho = 1020 kg/m^3
就我的教學經驗來說,很多考潛水物理的潛水長/教練候選人卡在物理這一關,其實計算的時候必須練習物理量/單位的靈敏度,以這一個例子來說,你必須很清楚什麼是「壓力」?什麼是「力」?
跟潛水相關的壓力的換算主要是 大氣壓 & Bar & Pa 要轉換成牛頓和公尺來表示
跟潛水相關的力的換算主要是牛頓要改用公斤&公尺&秒來表示
最後你才會得到以 kg/m^3表示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