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 廣州聚會@小腳板

78948947363539298

廣州潛水吃貨看過來!11-11號週五晚,七點開始雙十一聚會!品嘗幾款名莊紅酒,含拉菲一款、美食、私房菜、火鍋、燒烤,並聊聊潛水、海洋生物、海島旅行!地點:廣州市海珠區鳳凰四街25號103,廣州小腳板紅酒屋私房菜。

報名請和豐英丁教練聯繫
微信:magicfx

714252219682346350

游泳如何幫助精進潛水/水攝技術?

文:豐英 丁教練

學游泳能幫助鍛鍊水性、肌耐力和增強心肺功能。那要怎麼自我訓練游泳技術呢?到泳池去,最常看到的是蛙式,因為蛙式游起來很輕鬆,換氣時容易保持頭露出在水上。對於想要精進游泳技術和潛水技術的潛水人來說,特別是想網上考 Rescue 甚至 DM 的人來說,可以花時間再把自由式、蝶式和仰式都學起來。

自由式是所有競速游泳的基礎,尤其考 DM 需要考 400m 計時游泳,自由式可以幫助你取得好成績。如何提高自由式的游泳效率?要記得水要從頭上流過去的感覺,頭身體跟臀部一致以便使用最多核心的肌群。踢水有兩種方法:

6踢/2划 => 用來衝刺
2踢/2划 => 省力,在開放水域長距離游泳好用

至於要踢多大力?幅度多大?一般來說是小而淺,看起來好像水沸騰了。練好小幅自由式踢腿,對於掌握技術潛水常用的 trim 和小幅自由踢、直升機踢、小幅蛙踢、倒踢都有幫助。

練習蹬牆翻身(Flip Turn),也有助於掌握在水下的方向感,對於中性浮力的掌握也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體會浪的特性。翻身必須在快碰到牆前的兩三次划臂就停止換氣,然後把頭和雙肩沒入水中,身體縮成球的感覺,蹬牆的時候腳尖是朝上的,手指指向翻身後的前進方向,背對池壁,轉身、側身、蹬牆一氣呵成。翻身後必須先在比較深的地方游,以避開自己翻身的時候產生的浪,這樣可以增加前進速度。

練翻身之前,可以先練幾項游泳方式,打好翻身基礎:
1.仰式海豚踢
2.側身海豚踢

側身的練習方法是 8+3+8,也就是側身自由式踢 8 下,划手 3 下,再側身踢 8 下。

練完自由式,就可以再練蝶式。蝶式的海豚踢也是自由式翻身的基礎。如果會自由式游泳但還不會自由式翻身也沒關係,可以先練蝶式,回頭再練自由式翻身。

蝶式的基礎是海豚踢,可以先練水平海豚踢,試著保持上半身不要動,保持流線形,靠下半身提供動力。接著可以練側海豚踢,就是身體側著踢,再練仰式海豚踢,仰式海豚踢的進階版是把手從頭前方挪到手的兩側,這樣子會讓水阻加大。接著可以練水下海豚踢,就是整的身體沒入水裡。如果要加強肌力,可以練垂直海豚踢,甚至加上配重帶,在池底深蹲後,整個人往上海豚踢,試著讓自己像衝出水面的海豚一樣,垂直往上跳!

有了海豚踢的基礎,就可以加上手的動作。可以先練單手一邊划三下再換另一邊划三下。接著可以練單手加雙手,節奏是 2+2+2,先單手划兩下,換雙手划,雙手划的時候換氣,然後換練一隻手划。接著可以練三次踢腿,一般蝶泳一次行程是兩次踢水,但可以練習一次行程踢三下。接著可以練習掌握水下的平衡與距離感,可以先隨意划幾下,等到身體平衡的時候才換氣。然後可以計時,算下自己游一定的距離需要划幾下和用多少時間。

練蝶泳除了可以幫助你學 free diving,也是很好的核心肌群、腿力訓練和體能管理練習。是放流、頂流、岸潛、技術潛水的基礎。

仰式對我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仰式最大的難題,我覺得是對於嗆水的恐懼。學好仰式有幾項秘訣:
1.幅度小的踢水
2.膝蓋微彎
3.胸部抬高(胸部要離水)
4.頭和水面平行(眼睛看天花板),抬下巴
5.頭部放鬆

接著要掌握臀部的翻轉技巧:使用核心肌群來控制臀部的用力

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可以練習側仰泳:側一邊踢五個循環,再換邊踢
側仰踢的訓練可以幫助你:
1.熟悉怎麼用核心肌群來轉動身體
2.練習控制頭部的位置
3.練習保持抬下巴的習慣
4.掌握在水裡的律動感

仰式的手部划水動作:
1.肘關節90-100度角
2.靠手掌和前臂提供動力
3.划完後,手縮回,靠近身體
4.仰式的手部出水後,可以想像用小拇指來指向前進的方向

仰泳的海豚踢,有兩種方法:
1.小幅踢腿
2.大幅踢腿(奧運金牌菲爾普斯用的方法)
訣竅一樣是保持上半身不動,靠核心肌群用力。

仰式可以訓練核心肌群->臀部->肩膀->手指控制方向感的整體協調性,考潛水必須學會水面拖帶疲憊的潛水員,考潛水長更需要拖帶 100m 的距離,學會仰式有助於你快速掌握水面拖帶的技巧。另外,會仰泳代表你學會如何更好地控制呼吸,水面有水花的時候,不會嗆水,代表你懂得用嘴巴呼吸,並會利用鼻子吐氣來減少嗆水的機率,這關鍵在於你會不會控制軟顎和腹肌來控制呼吸道,學會以後也可比較容易通過潛水長課程 15min 水面踩水的課程,因為你對於嗆水的恐慌已經大幅減少,同時因為有練過垂直海豚踢和自由踢,也透過仰式學會如何把頭和胸部抬離水面,可以更輕鬆過關。考 DM 的 400m 游泳沒有限定要用什麼式,如果你四式都會,就可以交替使用,使用不同的肌群,可以讓累的肌群休息。當然,如果你的體能很好,要全程用6踢/2划手的自由式衝刺也行!但對一般非職業的游泳選手比較難辦到,還是學會四式交替使用比較實際。而考 DM 也必須通過 800m 不用手的游泳,這時候就很考驗腿力和核心肌群的肌耐力,有了上述的練習打好基礎,要通過 800m 長泳就很輕鬆了!!

祝大家往專業的潛水員/水攝大師邁進!

Nauticam 發表佳能EOS 5D Mark IV專用鋁合金防水殼 – NA-5DMKIV

1477974822

Nauticam 發表佳能EOS 5D Mark IV專用鋁合金防水殼 – NA-5DMKIV
Mark IV 的特色包括新的3千萬畫素感光元件搭載Dual Pixel AF自動對焦技術,升級版的處理器 Digic 6+,和DCI 4K 錄影,最高到30fps

NA-5DMKIV 防水殼和前一代比起來,操控性更佳更符合人體工學,重量和體積都比前一代防水殼更為小,其他特色包括Nauticam的專利鏡頭罩扣具系統、多向操控鍵、像彈鋼琴一樣手感的操控鍵,並整合了抽真空氣密檢測系統和漏水警報系統。

內建雙Nikonos 閃光燈連接座,並可以選購熱靴轉接TTL引閃器,可以提供Inon S-TTL 和 Sea & Sea DS-TTL 系統的閃光燈TTL訊號。

詳情請洽豐英水中攝影 閱讀全文

[海洋生物觀察筆記] 海膽

海膽綱的特徵:
1.骨片癒合形成殼體(test)
2.管足孔分布在步帶板
3.成體通常有Aristotle’s lantern,可部分伸出嘴巴用以咀嚼和刮食

海膽可以粗分成三大類:
1.sea urchin 海膽
2.heart urchin 心形海膽
3.sand dollars 沙錢

一般我們喜歡吃的海膽sea urchin是我們最熟悉的。沙錢我則是先看過化石(台灣北海岸有),才看過活體。而在我還沒去菲律賓 Anilao 潛水以前,並沒注意還有心形海膽這一大類,記得當初看到沙子裡有一坨心形像刺蝟的東西,完全無法聯想到那是海膽。沙錢的步帶區會限制分布在口面和非口面,而不會連起來,所以從非口面來觀察,管足分布的區域像是花瓣。

海膽的刺可以動,怎麼動?其實運作的機制跟防水殼的燈臂圓球+箝制夾是很類似的,也就是所謂的球-凹槽 ball-and-socket 機制。不過仔細觀察海膽,特別像是在 Anilao 很容易看到的火海膽和喇叭海膽,身上除了刺 spine,還有棘 pedicellaria,形式很多樣,刺還分成primary和secondary,棘則分成 normal 和 globiferous,也就是正常的和帶有毒腺的毒棘,而海膽的棘往往是三叉棘。同時還會觀察到管足夾雜在刺和棘之間,primary的刺比較長,Coleman蝦會趴在火海膽沒有primary刺的空隙。

回顧一下棘皮動物的特徵:
1.水管系統
2.成體五輻對稱
3.中胚層鈣化骨板形成內骨骼
4.結締組織可以藉由神經控制硬度和彈性

海膽的水管系統、五輻對稱、內骨骼特徵明顯,但結締組織呢?海膽有刺、棘和殼體保護,遇到危險的時候往往不是透過自割或是吐內臟來自保,而且把刺挺起來。其實海膽是透過讓結締組織變硬變鬆來控制殼體上刺是否挺直的。

奇妙的棘皮動物 – 海參

文:豐英丁教練

每次潛水如果有海參可以看,我都會思考到底為什麼海參是棘皮動物,卻又沒有明顯的棘皮動物特徵!

讓我們來看看棘皮動物的特徵:
1.水管系統
2.成體五幅對稱
3.中胚層鈣化骨板形成內骨骼
4.結締組織可以藉由神經控制硬度和彈性

其實海參的水管系統的透水口 madreporite,並不是連到體外的,而是懸浮在體腔。仔細觀察,海參還是有管足的,只是沒有海星和海膽的那麼明顯,有些埋在沙子裡的物種,體側是沒有管足的。長在嘴巴周圍的攝食觸手 feedind tentacle,其實是特化的管足。

海參可以看成是去掉刺、棘和亞里斯多德燈籠並且被拉長的海膽。也還是有步帶區和間步帶區,所以還是五幅對稱,海膽是2×5+2×5=20(2排間步帶板x5 + 2排步帶板x5),而海參的ossicle骨片則是嵌在體壁內且比較細小,所以從外觀看不到。

其他棘皮動物可以自割,例如斷腕求生,而海參在海裡有沒有自割的行為可以觀察到呢?海參最快的自割行為吐內臟(evisceration),也其實不太像自割,但本質上就是自割。

所以說,海參還是有棘皮動物的特徵,只是相對其他棘皮動物來說,這些特徵在海參身上比較難直接觀察。

最後整理一下海參綱的特徵:
1.身體長條狀像蟲一樣
2.鈣質骨片微小並且一片片嵌入體壁
3.通常具有一對高度分叉的肌肉狀呼吸樹,從cloaca延伸到體腔

PS: 別搞混攝食觸手、呼吸樹和居維氏管。攝食觸手是管足,呼吸樹是用來呼吸的肌肉,自割的時候可能會隨著內臟一起吐出來,但正常的時候,呼吸樹是不會露出來的,可別把攝食觸手誤認為呼吸樹,而且攝食觸手在口部,呼吸樹則是連在尾端的Cloaca。居維氏管則是連在左邊的呼吸樹,海參遇到危險的時候才會吐出來,能在濕濕的情況下變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