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晴天,怎麼拍出好的水攝廣角作品?

陰天或雨天用廣角直幅拍攝,會發現淺水域是白的,深水域是黑的。所以當天氣不好的時候,最好用橫幅拍攝。

此外,天氣昏暗的時候比較適合玩長曝(拍出動態模糊效果)而不會過曝,一般會設在 1/15s – 1/4s,當快門速度慢的時候,前簾/後簾的差異就會比較明顯。通常在陸地會用腳架和後簾來拍攝夜景。也就是說,當你固定相機拍攝,通常會是用後簾。相反地,如果在水下在長曝的過程要移動相機,就建議用前簾,這樣會比較好構圖,接下來如果要製造動感,就可以:
1.追焦
2.轉動變焦環
3.旋轉相機

為了避免看起來像是魚倒退游,可以讓相機移動的速度高於魚的泳速,也就是要讓清楚的魚影像在殘影的前面,移動相機也會讓動態模糊的效果更明顯。

如果要轉動變焦環,建議先從廣角端拍攝,按下快門後往望遠端變焦。建議多嘗試,當你到比較普通的潛水點時,就可以嘗試這樣的創意拍法。

旋轉相機需要很高的技術,難度在於主體要精準對焦且銳利,背景要模糊。也就是說光要打的準。旋轉相機的速度怎麼掌控?大概是開車時遇到小的圓環時轉動方向盤時的感覺。

如何拍出水下耶穌光(教堂光)?

1,陽光
2.平靜的水面(不管有沒有湧,水中能見度也不一定要很高,有時候稍微濁一點的水反而更能顯出光束效果)
3.要在淺的地方(下越深,光束的效果越不明顯,且會越藍)

通常最平靜的地方是在背風面,在盛行信風的熱帶島嶼,往往背風面是在西邊,不過,也得考慮局部的地形造成的差異,例如小型的港灣(最好是廢棄的,就不會有船隻干擾)就是良好的避風處。而因為海水和陸地比熱不同,造成溫差,在早上到下午通常會吹風,所以一天內海水最平靜的時刻,往往是下午最後一潛的時候。或是可以利用大型的船宿船來擋風。

在熱帶正中午時,最好在10m內的深度拍攝,如果在光線比較微弱的下午拍,深度要更淺,最好在3m以內。在下午的陽光,色相會是比較偏綠-橘的。簡單來說,陽光的角度越低,就要在越淺的深度拍攝。如果願意在熱帶海島早起潛水,效果也是不錯的。如果不在熱帶海島,在高緯度的冬天的白天也有機會拍到這樣的效果。

小技巧:可以利用遮蔽物擋住陽光,讓陽光不會太刺眼,例如樹蔭。再搭配小光圈和高速快門,進一步減少刺眼感。不用擔心陽光過曝,因為陽光過曝本來就是正常的。

小技巧:不要曝光不足太多,不然就無法拍出大藍水。

Nikon 60mm 微距镜 + FIT +10 近攝鏡 + Soratama 三鏡疊加 另外使用 FIT 2400 LED 打光

Nikon 60mm 微距镜 + FIT +10 近攝鏡 + Soratama 三鏡疊加 另外使用 FIT 2400 LED 打光

準備下次帶到海裡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