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Cool Facts] 海龜

1.自我保護:不像陸龜可以當縮頭烏龜,海龜是無法將頭和四肢縮進龜殼的。

2.龜甲:龜甲其實是一部分的骨頭,可以視為特化的肋骨癒合起來。

12009593_10153548621955067_8459709504708960461_n

3.食性:綠瓗龜吃素,喙下半部是鋸齒狀,可以幫助他們撕開植物(藻類和海草)。吃水母的海龜(赤瓗龜 & 玳瑁)在嘴巴裡有特殊的棘可用來抓住水母。

4.雄 V.S. 雌:雄龜的尾巴比較長。

DSC04743

aid9847-728px-Tell-if-a-Turtle-Is-Male-or-Female-Step-6-Version-7

圖片來源:http://www.wikihow.com/Tell-If-a-Turtle-Is-Male-or-Female

5.排鹽:眼角有鹽腺,海龜會大量流淚排除鹽份。

6.性成熟:海龜大概在50歲時上岸產卵,有特殊的導航本領可以回到自己孵化時的海灘下蛋。海龜壽命可以長達150歲。

7.孵化:就像其他爬蟲類,海龜的性別是由龜卵巢穴的溫度決定的,低溫時是雄的,高溫是雌的,剛好在臨界溫度則是有些雄有些雌。

8.幼龜:還不是非常確定海龜從出生後到20歲的居住地點,目前多半認為是隨著海流漂流在汪洋大海。

9.呼吸:甦醒的海龜每隔幾分鐘就會回到海面換氣,睡覺或是休息中的海龜則可以撐超過兩小時不換氣。

10.常見的物種:綠瓗龜、玳瑁、赤瓗龜。

know-your-sea-turtles

圖片來源:http://www.seaturtleinc.org/education/about-sea-turtles/

[10 Cool Facts] 魟魚

1.鯊魚:所有魟魚其實都是鯊魚 – 可以視為扁平化的鯊魚且鰓位在底部。

2.進水孔:為了避免鰓被堵塞,眼睛後方有進水孔可以從上方引水入鰓,再從底部流出。

DSC_2386

3.感官:有六種感官 – 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 和感應電脈衝。利用電來感受埋在沙子裡的獵物。

4.挖洞:利用鰭翻攪沙子來搜尋食物、進食的時候將獵物按住、或是將沙子撥到身上以隱藏起來。

5.牙齒:沒有銳利的牙齒,卻比較像胡桃鉗,可以用來磨碎貝殼、螺類和蟲。

DSC_1461

6.尾刺:在尾部的刺其實是骨頭,刺尖非常尖銳,並有倒鉤(像荊棘一樣)和附有毒線的凹槽。

7.尾刺在古代的用途:常被裝在長矛的尖端。

8.雄 V.S. 雌:和鯊魚一樣,雄魚有用來交配的鰭腳,不過魟魚常常趴在地上,所以不太容易觀察。

_TIN3538

9.胎生:大部分魟魚(不是全部)都是胎生(一胎生7-15條),有些魟魚則是生下莢囊,會附著在淺水域的珊瑚礁區。

DSC_1475

10.常見的物種:藍點魟、犁鼻魟、鷹魟、Manta

[10 Cool facts] 鯊魚

1.感官:有六種感官 – 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 和感應電脈衝。

_TIN2979

2.嗅覺:鯊魚的嗅覺非常非常敏銳 – 2/3的腦區是負責嗅覺的。

DSC_1453

3.粗糙的皮膚:鯊魚皮非常粗糙,覆蓋小牙齒(盾狀),而非鱗片。是真的牙齒!

4.泳速高:皮膚的質地能幫助水流順暢地流過,可讓鯊魚高速游泳。工程師利用鯊魚的皮膚作為模型,設計出飛機用的粗糙塗料。

5.牙齒:鯊魚有好幾排的牙齒,牙齒掉了以後後排的牙齒會在24-48小時補上,終其一生會換掉30000牙。

P1000136

6.夜視:鯊魚的眼睛後方有一層可以反光的膜,就像鋁箔紙一樣,可讓鯊魚在晚上或是能中能見度不佳的情況下,看的比人類還清楚。

7.雄 v.s. 雌:雄魚有一對鰭腳。

8.生育:大部分礁鯊會在平靜的珊瑚礁淺灘生下幼魚,這段時間雌鯊會停止進食以免誤食自己的後代。懷孕期介於12-24個月。

DSC_1471

9.瀕危:全世界的鯊魚都面臨濫捕的危機。光澳洲大堡礁在過去十年,鯊魚的數量就減少了六成。平均每年有兩億條鯊魚被捕殺。

11334271_10155599586075615_3362503638859412126_o

DSC_1474

10.常見的物種:黑鰭礁鯊、白鰭礁鯊、肩章鯊(走路鯊)。

DSC02636

[10 Cool Facts] 砲彈魚

1.顎:特別強壯的顎部肌肉加上犬齒,就像一把油壓剪,可以輕易咬碎貝殼。同時也用來舉起或咬斷珊瑚以獲得食物。

2.扳機:當遇到危險或是想要睡覺的時候,就會躲進洞穴或是岩縫然後把像扳機的背鰭豎起來,讓天敵(特別是鯊魚)難以將其拖出來。

_TIN7970

3.嘴巴:嘴巴在前端,可以撿起有刺的食物(特別是海膽)而不被刺到眼睛。

4.眼睛:兩顆眼睛可以像變色龍一樣獨立轉動,一顆用來注意有沒有危險,另一顆向下找食物。

5.吹沙:會往沙裡吐水柱,用以尋找沙中的獵物、翻轉有刺的獵物和築巢。

6.後宮:一夫多妻制

7.團隊合作:為了護巢,雌魚負責靠近甚至裝死引誘掠食者,雄魚則往往從掠食者後方或不注意的角度攻擊。

8.巢:雌魚會在沙地吹出一個巢穴並下蛋,雄魚會跟在後面受精,雌魚會持續警戒24小時。

9.卵:受精卵發育極快,24小時候就孵化了。

10.體型 & 壽命:泰坦砲彈是最大的砲彈魚,體長可達75cm,重達8kg,勝命可達15年。

Trigger1

By albert kok – ma photo,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793068

[10 Cool Facts] 燕魚

1.體型:最大60cm

2.體色:銀亮的體表有助於融入棲息地的環境 – 他們多半出沒在珊瑚礁附近的沙地上方的水域。

3.條紋:眼睛和胸鰭的黑色直條紋,有助於隱藏燕魚身體的輪廓。這些黑條紋會隨著年紀而變淡。

4.形狀:扁平的身體有助於燕魚靈巧做出翻轉和掉頭的動作。

5.牙齒:擁有小型扁平的牙齒,可以抓住滑溜的獵物。

6.食性:雜食性,包括珊瑚礁區的浮游植物、藻類、蝦、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7.產卵:會把數千顆卵排到大海,任由受精卵在汪洋中漂流。

8.幼魚:幼魚會想辦法在海岸附近待下,特別是半淡鹹水和紅樹林區。

IMG_0406

9.裝死:遇到危險時,幼魚會側翻漂浮在水面,假裝自己是落葉。

IMG_0390

10.遷移:當幼魚長大後,會遷移到珊瑚礁區居住。

_TIN4590

[10 Cool Facts] 清潔魚

1.吸引客人上門:會在清潔站輕搖擺動,並利用身上艷麗的藍白線條吸引魚上門。

2.地盤:可以在同一個清潔站住上10年。

3.後宮:群體裡最大的那條是雄魚,其他的小魚是雌魚,且是雄魚的後宮佳麗。如果把雄魚移除,其中一條雌魚會變性成雄魚以取代他的地位,在短短數小時內看起來就像雄魚,但需要10天才能讓體內的雄性性器官發育成熟。

4.食量大:每天必須吃下1200條小小的寄生蟲才能存活,平均一天要幫2300條魚清潔,才有辦法吃到足夠的寄生蟲。

DSC01706

5.牙齒:具有鑷子般的牙齒,可以拉出和刮除寄生蟲、死皮、壞死的組織和細菌。

6.馬殺雞:會利用胸鰭按摩上門的魚,幫助魚放鬆並且改變體表顏色,以便幫助清潔魚找出寄生蟲。

7.自由進出魚體:清潔魚的全身上下,包括嘴巴、鰓和鰭。

8.舉足輕重:沒有清潔魚,其他的魚類體表會覆蓋吸血的寄生蟲,就像蚊子一樣會傳播疾病,甚至致死。有些魚一天甚至會造訪清潔站高達150次!

9.大排長龍:有時候可以發現超過30條魚在清潔站排隊。大部分的魚重複造訪同一個清潔站。

10.天敵:雖然白天因為幫天敵清潔所以不會被天敵吃掉,但是晚上還是得用黏液隱藏自己的味道,並躲起來睡覺。

[10 Cool Facts] 牛港鯵

DSC02963_L_H

1.體型:所有鯵魚當中最大的 – 可重達 60kg,長達1.7m。

2.食性:頂層的掠食者,其攝取的食物中,魚類佔75%,也吃甲殼類(螃蟹和龍蝦)和頭足類(魷魚、烏賊和章魚)。牛港鯵每年要吃掉 150kg 左右的魚肉。

3.天敵:除了人類,唯一的天敵是鯊魚。

4.壽命:可以活超過20年。

5.超高泳速:每秒可以游體長20倍的距離!

6.流線形:體型像魚雷、皮膚光滑、叉尾、魚鰭可以收進身體的凹槽,在高泳速時可以讓身體更流線。

7.顏色:群體中有些魚的體色比較深,可能是:
a) 較強勢且性成熟的雄魚
b) 攻擊性較強的時候
c) 正在發情

8.不會轉性:大約 3歲半,體長60cm時達到性成熟。

9.產卵:排出成千上萬微小且會浮的卵,卵內有小油滴可幫助浮起。魚卵在24-48小時候孵化,親魚並不會護幼。

10.其他英文名字:GT, turrum, Jacks(美式英語), White Ulua(夏威夷當地俗稱)

[10 Cool Facts] 蘇眉魚

7624917

圖片來源:http://fruit60.blogspot.com/2009_12_01_archive.html

1.體型:最大型的隆頭魚 – 體重可達 45kg,體長可超過 1.5m。

2.壽命:可活超過80歲。

3.食性:可利用巨大的顎咬碎螃蟹、龍蝦、海星(蘇眉魚是棘冠海星主要的天敵)、貝類和大型螺類。可以隔幾天才進食不會餓死。

4.牙齒:有大型犬齒般的牙齒用以抓住獵物,並在咽喉部有像臼齒一樣的咽齒可以磨碎獵物,特別是貝類,以幫助吞嚥和消化。

5.變性:出生時都是雌魚,大約15歲的時候開始變成雄的 – 沒有選擇的餘地!

6.前額隆起:前額隆起會隨著年齡增大,裡面充滿的油狀液體,可以幫助蘇眉抬起沈重的頭部和顎部。

7.天敵:除了人類,蘇眉魚最大的天敵是虎鯊。到了晚上,蘇眉喜歡躲在洞穴裡,把頭埋在洞穴深處以躲避天敵的追殺。

8.領域性:會出現在固定的珊瑚礁區域,每天晚上往往會回到固定的洞穴睡覺。

9.瀕危:因為過度捕撈,已經被列入 IUCN 瀕危魚種。

10.保育:在許多國家都被列為保育類,例如台灣和澳洲。

[10 Cool Facts] 小丑魚

1.親緣關係:和雀鯛近

2.粘膜護體:小丑魚會磨蹭海葵的觸手,讓自己身上沾滿黏液,這樣海葵就不會認為小丑魚是入侵者。

3.物種專一性:每種小丑魚都有偏好的海葵物種。

DSC02968_L_H

4.阿宅:一般不會離宿主海葵超過15-40cm。

_TIN4262

5.壽命:6-10年以上

6.社會階級:同一群體的小丑魚是靠 “啄位” (pecking order) 來決定社會地位,也就是最大的、最具攻擊性的必定是那條唯一的雌魚,第二大的,必定是性成熟的雄魚,會是雌魚的配偶,其他的魚則是尚未性成熟的雄魚。地位低的魚會被排擠到海葵的較外圍。

DSC02097

7.女權至上:雄魚是處於臣服的狀態,雌魚會衝撞雄魚,雄魚會往側邊轉並抖動表示屈服。

_TIN3678

8.變性:如果把母魚從群體中移除,在沒有家暴的壓力下,就會有公魚變性成母魚,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且只需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變性。

_TIN2959 (1)

9.慈父護幼:護卵的重擔大部分由公魚承擔 – 在母魚下蛋之前,會先清除岩石上的藻類和小碎屑。母魚一次會下200顆左右的粉紅色卵,公魚大概會照顧受精卵持續兩週直到孵化。

DSC02230

10.”小丑魚”:嚴格來說小丑魚要稱為海葵魚,因為Clownfish只是所有品種中的一種 – 亮橘身體 + 白色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