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棘皮動物 – 海膽綱

Echinoidea 海膽綱
    Echinothurioida 柔海膽目
        Echinothuriidae 柔海膽科
            Asthenosoma 屬
    Diadematoida 冠海膽目
        Diadematidae 冠海膽科
            Astropyga 星肛海膽屬
            Echinothrix 刺棘海膽屬
            Diadema 冠海膽屬
    Echinoida 海膽目
        Temnopleuridae 刻肋海膽科
            Salmacis 角孔海膽屬
            Mespilia 屬
        Toxopneustidae 毒棘海膽科
            Tripneustes 三列海膽屬
            Pseudoboletia 蘑海膽屬
            Toxopneustes 毒棘海膽屬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
            Echinometra 長海膽屬
            Echinostrephus 叢海膽屬
            Heterocentrotus 石筆海膽屬
    Cidaroida 頭帕目
        Cidaridae 頭帕科
            Prionocidaris 棘頭帕屬
            Eucidaris 真頭帕屬
    Spatangoida 猥團目
        Maretiidae 仙壺海膽科
            Maretia 仙壺海膽屬
        Loveniidae 拉文海膽科
            Lovenia 拉文海膽屬
        Brissidae 壺海膽科
            Metalia 海壺屬
    Clypeasteroida 盾形目
        Clypeasteridae 盾海膽科
            Clypeaster 盾海膽屬
         Laganidae 餅乾海膽科
            Peronella 餅海膽屬
        Arachnoidae 蛛網海膽科
            Arachnoides 蛛網海膽屬
        Astriclypeidae 星盾海膽科
            Echinodiscus 毛餅海膽屬
技巧:菲律賓 Anilao 常見的 Fire Urchin 火海膽是柔海膽科 Asthenosoma 屬,但容易跟冠海膽目星肛海膽屬搞混
技巧:魔鬼海膽是 Diadema 冠海膽屬
技巧:菲律賓 Anilao 常見的 Double-Spined Urchin 是 Echinothrix 刺棘海膽屬
技巧:台灣澎湖常見的白棘三列海膽 Cake Urchin 是 Tripneustes 三列海膽屬
技巧:喇叭海膽 Flower Urchin 是 Toxopneustes 毒棘海膽屬(墾丁能見)
技巧:Cidaroida 頭帕目就是俗稱的鉛筆海膽 Pencil Urchin,但有幾種也像鉛筆的,例如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的 Rock-Boring Urchin / Slate-Pencil Urchin
技巧:Spatangoida 猥團目就是 Heart Urchin 心海膽 + Bottle Urchin 海壺,在菲律賓 Anilao 沙地上常見像刺蝟會爬動的,就是心海膽。在廣東省惠州潛水也容易看到心海膽的骨架殘骸。
技巧:Clypeasteroida 盾形目就是 Sand Dollar 沙錢和餅乾海膽、盾海膽 sea biscuit,和心海膽一樣是兩側對稱,在台灣北海岸的陰陽海的砂岩岸(可以看到舊礦場),可以看到沙錢化石。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棘皮動物 – 海參綱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Holothuroidea 海參綱
海參綱的特徵:
1.身體長條狀像蟲一樣
2.鈣質骨片微小並且一片片嵌入體壁
3.通常具有一對高度分叉的肌肉狀呼吸樹,從cloaca延伸到體腔
潛水常見的屬:
Dendrochirotida 枝手目
    Phyllophoridae 沙雞子科:Magnum Sea Cumber
    Cucumariidae 瓜參科
        Pseudocolochirus 僞翼手參屬:海蘋果
        Colochirus 翼手參屬:Yellow sea cucumber
Aspidochirotid 楯手目
    Stichopodidae 刺參科
        Stichopus 刺參屬
        Thelenota 梅花參屬
    Holothuriidae 海參科
        Holothuria 海參屬
        Bohadschia 白尼參屬
        Actinopyga 輻肛參屬
Apodida 無足目
    Synaptidae 錨參科
        Euapta 真錨參屬
        Opheodesoma 蛇錨參屬
        Synapta 錨參屬
技巧:瓜參科在溫帶跟寒帶水域比較多,但熱帶海域是有機會找到僞翼手參屬的海蘋果,例如印尼班達海。另外,翼手參屬的yellow sea cucumber也是熱帶海域可見的。
技巧:在東南亞的沙地上,看到身體埋進沙裡,伸出觸手的是沙雞子科的,例如 magnum sea cucumber
技巧:馬爾地夫沙地上常見大型的梅花參屬,例如pineapple / amberfish,我也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看過同屬梅花參的 candycane
技巧:白尼參屬的Blackspotted也很常見,會用觸手沾粘東西吃(有出現在BBC藍色星球II 珊瑚礁篇的影片片段) ,小時候長得像海蛞蝓。
技巧:粉紅色帶黑色的 pinkfish 是海參屬。
技巧:喜歡附著在海綿上的Lampert’s是錨參屬的
技巧:無足目算是比較難第一次就認出是海參的海參,因為沒有管足和呼吸樹,有些體壁裡沒有鈣質骨片,所以看起來不像典型的海參,可以當成特例來記憶,就不會搞錯了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軟體動物 – 雙殼綱

Subclass Protobranchia 原鰓
Subclass Pteriomorphia 翼形
Subclass Paleoheterodonta 古異齒
Subclass Heterodonta 異齒
Subclass Anomalodesmata 異韌帶
潛水比較常見的代表物種所屬的科別:
翼形亞綱
貽貝 Mussel:貽貝科 Family Mytilidae
江珧蛤 Pen Shell:江珧蛤科 Family Pinidae
閃電貝 Electric Fileclam:狐蛤科 Family Limidae
牡蠣 Oyster:牡蠣科 Family Ostreidae
海菊蛤 Thorny Oyster:海菊蛤 Family Spondylidae
珍珠貝 Pearl Oyster:鶯蛤科 Family Pteriidae
扇貝 Scallops:海扇蛤科 Family Pectinidae
異齒亞綱
鳥蛤 Cockles:鳥蛤科 Family Cardium
硨磲貝 Giant clam:硨磲科 Family Tridacnidae
技巧:翼形亞綱外觀上看不到「進水管」
技巧:潛水最常見的牡蠣是「雞冠牡蠣」(comb oyster),殼閉合的形狀是鋸齒狀的
技巧:潛水大部分見到的是翼形亞綱的,只有硨磲貝和鳥蛤是異齒亞綱
技巧:江珧蛤的殼很薄很脆也可能很大
技巧:珍珠貝常常附著在水螅、海扇、黑珊瑚
技巧:Fileclam會有細長的觸手,通常是紅橘色系帶透明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環節動物

傳統的觀點把環節動物分成:
多毛綱+環帶綱
環帶綱 = 蛭亞綱+寡毛亞綱
爭議:
1.多毛和環帶的親緣關係
2.多毛和Echiura的親緣關係
後續分析基因序列發現:
1.多毛綱不是單系
2.環帶從多毛的祖先演化而來
觀點:Echiura 和 Sipunculan 屬於多毛類
爭議:和其他多毛類的親緣關係尚待釐清
觀點:多毛綱應分屬兩類
1.Errantia 游走亞綱
2.Sedentaria 隱居亞綱
Evo-Devo: 環節動物和脊椎動物共享某些在果蠅和線蟲裡找不到的基因調控方式
結論:
新觀點:
隱居亞綱:環帶(蛭+蚯蚓)+Echiura+Capitellidae(小頭蟲)+某些多毛(Alvinellidae+Arenicolidea 沙蠋+Cirratulidae 絲鰓+Flabelligeridae扇沙蠶+Serpulidae龍介蟲+Siboglinidae西伯加蟲+Spionidae海稚蟲+Terebelidae蟄龍介)
遊走亞綱:其他非隱居亞綱和非磯沙蠶的多毛(沙蠶和裂蟲)
星蟲
吸口蟲(棘皮的寄生蟲,休閒潛水可見)
磯沙蠶
休閒潛水常見:
隱居亞綱的多毛
拍黑水時能拍到多毛的 Epitoke,但一般人不容易鑑定,需要找研究多毛的專家協助
吸口蟲得在棘皮動物上找,一般導潛不會刻意找給你,因為也沒有太多人會去拍吸口蟲,或是根本不知道有吸口蟲
技巧:帚蟲不是多毛,別跟聖誕樹蟲搞混了
技巧:義大利麵蟲屬蟄龍介科
技巧:紐蟲不是環節動物
技巧:潛水比較有機會看到的節肢動物是海蜘蛛+蔓腳+軟甲,應該不致於跟環節動物搞混
技巧:海繩是海參,不是環節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節肢動物

回顧歷史:
1707-1778 林奈 近代分類學之父:把無脊椎分成昆蟲綱(Insecta)跟蟲綱(Vermes)
1769-1832 居維葉 法國博物學家:分成輻射對稱動物、軟體動物、關節動物(節肢+環節+有爪)、脊椎動物
爭論:有爪動物兼具節肢和環節動物的特徵
環節動物->有爪動物->節肢動物?(有爪動物是中間環節?)
蠕蟲 -> 昆蟲?
爭論:有爪動物+緩步動物(水熊)是真節肢動物的姊妹群,合稱泛節肢動物?
分子譜系研究=>有爪非真節肢動物,只是近緣
泛節肢+線蟲+鐵線蟲是一個clade =>蛻皮動物總門
蛻皮動物與冠輪動物(軟體+環節+扁形)是姊妹群
觀點:有爪非環節演化而來
觀點:昆蟲的現生姊妹群在真節肢動物內
真節肢動物:螯肢+多足+甲殼+六足
爭論:多足+六足 = 氣管類、單肢類、缺角類?
爭論:多足+六足+甲殼 = 大顎類?(大顎+螯肢)
爭論:螯肢+甲殼 = 裂肢類?
分子譜系研究=>甲殼+昆蟲 = 泛甲殼類
爭論:橈腳+介形+蔓腳 =顎足 Maxillopoda?
觀點:介形+鰓尾+五口分成一類
爭論:哪類甲殼動物和六足是姊妹群?鰓足綱(水蚤、豐年蝦、恐龍蝦)?
分子譜系研究=>彈尾&原尾被排除出昆蟲綱
爭論:泛甲殼+多足 = 大顎類Mandibulata?
神經解剖+分子研究=> 螯肢+海蜘蛛+多足 = 奇足(Paradoxpoda)
觀點:多足類和昆蟲獨立演化出氣管和馬氏管,適應陸地生活
結論:
按目前觀點
節肢 = 奇足+泛節肢
奇足 = 螯肢+海蜘蛛+多足
泛節肢 = (介形+鰓足+五口) + 蔓腳 + 軟甲 + 鰓足 + 六足
六足 = 昆蟲+彈尾+原尾
螯肢 = 蛛形+肢口
多足 = 蜈蚣+馬陸
軟甲=蝦蟹+螳螂蝦+等足+端足+磷蝦
鰓足=豐年蝦+水蚤+恐龍蝦
所以休閒潛水的時候,有機會看見的有:
海蜘蛛+蔓腳+軟甲
其中以軟甲比較多,且軟甲比較多人拍照,所以潛水員拍到節肢動物求鑑定,基本上就是往軟甲的方向去鑑定(先排除海蜘蛛和蔓腳後,剩下就是軟甲)。
技巧:把海蜘蛛和 Spider Suqat Lobster 分清楚
技巧:把蔓腳和其他會伸出羽毛狀鰓或附肢的動物分清楚,例如刺絲胞動物、苔蘚蟲、多毛蟲、寄居蟹。
技巧:等足(比較扁平的,例如小丑魚的舌頭寄生蟲)+端足(例如海瓢蟲和骷髏蝦)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