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切換車道 解釋用高氧當減壓氣源

在上一篇文章已經解釋了吸高氧的好處可以怎麼理解:
策略 => 調整自動定速器與最高速限的差距 = 吸高氧
吸高氧 => 讓自動定速器設定的速度上限小於最高速限,且兩者的差距更大一點
假設第一個路段車速上限  100km/h,車子的自動定速器設定速限為 79km/h,現在調成68k/h就好 => 就像吸21%氧氣和32%氧氣的差異

這可以用在休閒潛水單純背高氧不切換氣瓶來增加 NDL,也可以應用在利用高氧當加速減壓過程的氣源。

舉實際的例子:
打開MultiDeco app設定 ZHL-C + GF 30/85 OC設定深度45時間20min吸O2:21%,Deco mix 不設定 v.s. 設定成 EAN80 @ 9m 切換。可以發現 Run time 可以從 52mins 減少成 38mins

深度45時間20min吸O2:21%,Deco mix 不設定
深度45時間20min吸O2:21%,Deco mix 設定成 EAN80 @ 9m 切換

這就是為什麼從休閒潛水要跨到技術潛水,可以先上 TDI 的進階高氧和減壓程序課程,因為我們想知道究竟要在什麼時間點切換成多少濃度的高氧,而且高氧的濃度可能會超過 40%。理論上早點吸高濃度高氧可以減少整個減壓停留的時間,極端一點來說,我們為什麼不乾脆吸純氧就好,那就完全沒有惰性氣體啦!!??但因為還要考量到CNS氧中毒的問題,所以必須上到某個深度才能切換到更高濃度的高氧。

延續上次 [自動駕駛+切換車道] 的生活化類比來解釋減壓理論,這次我們要繼續討論用高氧來當減壓氣體。

我們不妨把要預防CNS氧中毒這件事情,用車道的最低速限來類比聯想,雖然我們可以將自動定速器的速限調的比該車道的最高速限還要低很多,也就是能夠調整自動定速和該車道最高速限的速度比例,以便加快車速減速的過程,不過因為車道有最低速限,所以不能將定速器的速限調到太低,所以只能在切換到某個最低速限夠低的慢車道,我們才把定速器速限調低。例如在 21m 的深度才切換 EAN50或是9m的深度切換EAN80等等。至於要切換幾次,就看你買的車子的定速器功能,能支援多段調速差比例的定速器就越貴越複雜。

而之前說過,如果太快速連續切換到慢車道,則雖然可以讓車速下降,但也有可能超速被拍照。所以我們在不能太快切換到慢車道的前提下,又要加快降車速的過程,只好調整定速器的設定。
以上的類比,是假設快車道的最低速限較高,而慢車道的最低速限較低,所以你得切換到最低速限夠低的慢車道才能將自動定速的速限與該路段最高速限的速差比例調高。也就是說,在比較深的深度,就得吸較低濃度的高氧避免CNS氧中毒,上到比較淺的深度後才可以切換成較高濃度的高氧,以便加速減壓停留過程,同時不超過設定的最大 pp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