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好半水面?

如何防止水珠在dome表面形成?:
塗馬鈴薯或是口水

適用場景:
水面上水面下都精采的場景
例如 =>
在紅樹林和珊瑚都長得很好的海域泛舟(四王群島、帛琉等)
有魚群聚集的碼頭(馬爾地夫的度假村潛店如果是水屋型,底下往往有魟魚或小魚群)。如果魟魚在比較深的地方,可以把防水殼舉高一點,試著拍出水面的反射。

必備工具:
dome port,大一點的比較好控制水面,小 dome port / 卡片機可以嘗試拍直幅
馬鈴薯或是你的口水(可先用BCD或是浮力燈臂當成防水殼載具,盡量不要先浸濕port)
浮潛用具
好的潛伴,必要的時候可以輔助你,特別是在有浪的地方穩定你的身體
如果有45度觀景窗,建議移除最外圍接目鏡的橡皮,以避免積水干擾你拍攝

曝光:
水面上略過曝或是水下略曝光不足,根據場景而定。
盡量利用正中午直射光來拍攝,水下的場景會比較亮。
如果水下光線不足,可以後製用 Lightroom 調整 Highlights & Shadows 來彌補

對焦:
一般對水下的場景對焦,然後全幅縮到 f/20 求景深,非全幅 f/16,卡片機就縮到最小光圈,例如 f/11,並用較高的 ISO 來彌補。建議用 AF-L 的技巧來輔助對焦。

打閃光燈時機:
在水下比較昏暗的時候打,擺設位置通常是 5-7點鐘方向,並利用長燈臂讓閃光燈高舉。

如何拍攝水下洞穴?

玩過洞穴潛水的人一定知道,洞潛分成Cavern跟Cave,Cavern是只在光線還能穿透的洞口附近潛水,而不深入洞穴內。對於想捕捉洞穴自然光的攝影來說,要找到有好的光線的洞穴和好的相機就非常重要了。

相機設備與參數設定:
– 不用對焦燈和閃燈(一般來說,純粹自然光效果最好)
– 指定 AF-L
– LCD不要調太亮,以免以為過曝
– 高ISO + 慢速快門 + 開大一點的光圈(根據機身和鏡頭的性能,這三個參數要取得平衡,只調超高ISO或是用腳架搭配超長時間快門或是開超大光圈,效果都不會太好)
– 超廣角或魚眼鏡頭(可後製把光線變成直線)
– 選擇高 ISO 表現好和高動態範圍的機身

拍攝技巧:
– 躲在陰暗處,往光亮處拍
– 對藍水或是光束曝光
– 構圖時避開水表面非常亮的部份,否則容易超出相機動態範圍
– 控制好呼吸和踢蹼,避免氣泡和揚沙毀了畫面
– 如果有嫩模,構圖時讓嫩模在光線充足的地方
– 選擇天氣好水面平靜的洞穴(每個洞穴有最佳時間點)
– 可以讓教堂光以對角線的方式呈現來構圖,可以嘗試轉動相機看看

可以使用閃光燈的時機:
有美麗的前景,例如軟珊瑚、海扇、玻璃魚、嫩模

推薦地點:
墨西哥 Cenote,因為水面很平靜
沖繩慶良間諸島,因為離台灣近,而且水不深

談水下濾鏡攝影

_TIN3087 (1)

攝影:豐英丁教練,使用 Nikon 10.5 mm DX 魚眼鏡頭,搭配 Magic Filter,於馬爾地夫 North Ari Atoll, Ellaidhoo Giri 拍攝(靠近 Constance Halaveli)

在水下有強烈的色偏,光靠軟體後製能還原的難度比較高,且色偏程度按照深度又有變化,所以如果想要同時呈現前景跟背景顏色的場景,就得使用濾鏡跟軟體白平衡了。

適用場景:
大片珊瑚礁、沉船、大動物、魚群、潛水員,或是以上元素結合的場景。

適用深度:
建議不要超過15m,否則色偏太嚴重。如果是顏色比較黯淡的場景,例如沉船,則可以接受更深的深度。

適用天氣:
晴天,才能呈現色彩和細節

協助白平衡工具:
灰卡、珊瑚礁、沉船、潛伴的氣瓶、軟體後製

白平衡不準的原因:
對協助白平衡的對象曝光不足、拍攝主題在陰影下、水深太深

推薦濾鏡:
Magic Filter
INON Gopro用濾鏡

 

在水下如何拍好剪影?

拍攝主題:具強烈特色的動物
(觀察紀念品廠商會為哪些海洋動物出鑰匙圈,心裡大概就有答案了,主要是:鯊魚 – 特別是鯨鯊和鎚頭鯊、Manta、海龜、海獅、海豚、潛水員)

拍攝角度:
由下往上朝水面拍,對水測光,讓主體變成陰影。

對焦:
建議用大拇指按 AF-L 來控制自動對焦,避免拉風箱。

Snell之窗:
使用魚眼鏡頭利用Snell之窗構圖是很常見的手法,但是為了讓邊框變黑,最好利用非正中午或是有雲的天氣。

如何躲太陽:
利用船、碼頭、珊瑚礁或是拍攝主體。用拍攝主題來擋太陽是最常見的方式,因為還可以順便突顯主題。

如何避免氣泡干擾:
可以吐小泡泡、CCR、後製修掉或是自由潛水。

13100818_10201486931451995_4102323911069295248_n

攝影:Fun In Joe Chang 於四王群島

如何拍好水攝黑白照片?

相機設定:
建議買大一點的記憶卡,同時存RAW和JPG,然後可以在機身設定JPG存黑白,RAW則是一定會是彩色。這樣就有黑白的JPG照可供後製參考或是直接輸出。

廣角或微距?:
黑白一般用在廣角,比較少用在微距,因為黑白往往是要呈現形狀和陰影,水攝微距則時常是要呈現色彩和細節,除非你能找到小尺度下有趣的形狀和光影或是用強烈的指向性光源打光,不然的話,微距還是用彩色照會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

光線:
既然要呈現形狀和陰影,所以可以考慮逆光拍剪影,在晴天的時候在較深的地方拍有方向性的光會比較容易,在淺的地方則建議利用陰天以免高對比的陽光太搶眼,強過主題。原則就是盡量利用自然光,忽略色彩和動態。

拍攝主題:
沉船、大動物、魚群、剪影 (都是形狀和陰影變化豐富的主題)

後製:
利用Lightroom的黑白轉換功能,將 blue 和 cyan,也就是海裡的背景調亮或調暗,以突顯主題。

大師作品:
Ernie Brooks
http://erniebrooks.com/silverseasgallery/index.html

Kurt Amsler
http://www.photosub.com/index.php/portfolio/black-is-beautiful

想玩水下螢光攝影需要哪些裝備?

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水攝螢光周邊商品品牌是NightSea,以及GlowDive。

參考設備清單:
Barrier Filter =>
NightSea 62mm 黃濾鏡 搭配  Nikon 60mm 微距鏡
NightSea 面鏡黃濾片

Exciter Filter =>
NightSea EX-INON 搭配 INON Z-240 閃光燈(建議上三顆閃燈+濾鏡)

連續光源 =>
有幾款內建UV的攝影燈,例如
F.I.T. 2500 LED
Light&Motion NightSea
NightSea FL-1
NightSea BW-1
NightSea BlueStar

連續光源主要用來尋找拍攝目標或是錄影,拍照的話建議還是用閃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