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mpression 101] 何謂 M-Value

X軸:環境壓力(深度)
Y軸:組織氣體壓力
綠虛線:吸入的惰性氣體(N2)壓力
橘虛線:環境壓力
橘-綠虛線:吸入的氧氣壓力
黃線:減壓極限(可忍受的超飽和極限,M-Value)

雖然有16個理論的組織腔室,但為了不讓畫面太亂,只挑出快(fast)中(mid)慢(slow)來比較。當 on-gasing 到超過綠虛線,之後再降低深度讓環境壓力降低,也就是往圖中的左邊移動,這時候就會逼近黃線,而做減壓停留時,因為深度不變,環境壓力也不變,此時因為超飽和,所以會開始 off-gasing,所以會往圖中的下方移動,從黃線逼近綠虛線,組織的半時越快則下降的越快。所以可以看出,可能潛水前半段是快組織先飽和,但是潛水的中後段換成中半時組織超飽和程度較高,而慢半時則可能得到很淺的深度才達到超飽和。這點也可以從組織熱圖(Tissue Heat-Map)看出。

以視覺化、互動式的方式來建構潛水計畫

利用 Subsurface 可以幫助我們以視覺化、互動式的方式來建構潛水計畫,並利用其警報功能和報表來看出細節,所以既能見樹又能見林。以下讓我們來試著練習建立簡單的潛水計畫:

Step 1 – 設定參數
氣源: 11.1升,200Bar,想下30m 25min,下潛過程預計耗費 2 min,最後的停留選 6m 而不選 3m
耗氣參數:
Bottom SAC 20 l/min
(可以自行計算或是參考無線發射器的數據)
Deco SAC 17 l/min
(停留的時候比較輕鬆,耗氣較少,一樣視個人情況來調整數值)
SAC factor 4.0
(假設發生需要共用氣源的緊急事件,要視你和潛伴的耗氣量來調整)
Problem solving time 4min
(假設遇到狀況需要解決所需的時間,視環境、經驗、任務和裝備複雜度而定)

Step 2 – 觀看報表
先把保守係數調低
-GF45/95
-可以直接上到 6m,而不會碰到 Ceiling
-但是氣量會不足

Step 3 – 觀看報表
預計要用 228Bar

解決方式:
-減少待在 30m 的時間
-可以調高保守係數,然後拉動 Waypoint 去 縮短 duration,或是手動輸入數據

Step 4 – 重新調整參數再觀看圖表
更改保守係數:GF 40/85 (變的更保守)
問題:
-上升到 9m 的時候就會碰到 Ceiling
-需要超過 200 Bar(洋紅線 -37bar)
解決方法:
-將滯底時間減少,
直到上升時不會碰到 Ceiling

Step 5 – 直到問題解決
-會發現,將待在 30m 的時間調到 20min
就可以在上升的過程當中不會碰到 Ceiling,然後就可以直接在 6m 做停留, 而不用先待在 9m
-耗氣量也因此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意外狀況,所攜帶的氣量足夠回到水面

Step 6 – 觀看報表
問題:
-在上升過程中,氣量會不足以共用!
解決方式:
-改用更大的氣瓶,例如換成
-換更大容量的氣瓶
-多帶氣瓶(雙瓶或再加側掛小瓶等方式)
-再降低一點滯底時間

Step 7 – 迭代,直到滿意
-持續根據上述流程,調整可變動參數,直到潛水計畫合理
-報表中的 minimum gas 代表在最糟的情況下你會需要的氣量,來共用氣源回水面,在潛水過程中,要注意氣量有沒有維持在超過 minimum gas 的狀態

視覺化互動式潛水計畫模擬器的優點
透過建構與批判的過程來學習潛水計畫

建構:Subsurface 的介面能以視覺化互動式的方式建構計畫,會比直接看表格中的數字更直觀,又能全盤考量。

批判:利用程式輔助檢查可能會違反的規則和參數限制,從報表中可以知道哪些細節遺漏,且更能知道每種參數設定的意義。

如何連續地呈現整趟潛水的 16 個半時組織的壓力變化與關係?

如何連續地呈現整趟潛水的 16 個半時組織的壓力變化與關係?你在電腦錶裡雖然可以看到「當下瞬間」的長條圖,但卻無法看到整段潛水。其實,可以匯出到 Subsurface 再用「組織熱圖」(Tissue Heat-Map)來看。組織熱圖目的:總結潛水過程中,按照 Bühlmann 模型去看 16 個組織腔室的惰性氣體壓力變化以及相對關係。如何表示:藍色代表組織腔室的氣壓低所以正在吸氣,綠色到紅色代表組織內有過多的氣所以正在排氣。 排列順序:上到下為快到慢半時組織。簡單來說,就是顏色變化: 藍靛紫->黑=>綠黃橙紅組織熱圖方便我們比較不同若採用不同的參數,其「減壓效率」的差異。例如你想比較溶解模型 Bühlmann v.s. 氣泡模型的 VPM-B。當然,你也可以考慮用加總 Integral Super Saturation 的方式去計算。

如何用 Ceiling 理解潛水電腦錶的保守係數?

如何理解潛水電腦錶的保守係數?可以用不同 GF 值的 Ceiling 變化來看調整 GF 值會如何影響保守程度。我們以 Shearwater Teric 預設的三組 GF 值 35/75 & 40/85 & 45/95,可以發現保守程度調越低,上面綠色的 Ceiling 面積會變的比較小,另外也可以看出,調整 GF Low 跟 GF Hi 會如何影響 Deep stop 和最後一次減壓停留的時間長度。也就是 GF Low 調低則越早要開始做減壓停留,也就是 Deep stop 的概念。PS. 在subsurface 你可以選擇改 3 公尺的深度增幅來顯示「鋸齒」狀的 Ceiling

潛水各階段的組織熱圖變化與「安全停留」的意義

潛水各階段的組織熱圖變化與「安全停留」的意義滯底階段: 所有組織腔室尚未飽和 且正在吸氣減壓停留早期階段: 快組織過飽和但 慢組織可能還在吸氣淺水減壓停留階段: 介於中間的和慢組織 過飽和我們可以順便藉此討論「安全停留」的意義。就是你在接近水面的淺水域做5m安全停留時,通常介於中間的和慢組織 是過飽和的,但是快組織卻是可能on-gasing。所以如果安全停留停很久有沒有意義?沒有,因為快組織到最後反而會趨於飽和。如果不做安全停留會不會很危險?安全停留只是建議做不是強制做,如果做了會提高 safety margin才做,如果遇到緊急狀況做了會降低 safety margin 就可以不做。在休閒潛水有做沒做差別很可能只是 silence bubble的數量的多寡會不同。

要怎麼理解可以透過切換氣源(switch gas)吸更高濃度的高氧瓶來加速減壓停留 (縮短整體時間) ?

我們思考切換氣源的瞬間,三種數據的變化:Total gas pressure: 不變。因為深度不變,你從二級頭吸到的氣體的壓力等於環境壓力,深度不變環境壓力也就不變。Inert gas equilibrium pressure:變低。因為高氧就是低氮,氮比例變低隨之分壓也會下降。Tissue compartment pressures:不變。因為切換的瞬間,組織腔室的惰性氣體壓力還沒變。從組織熱圖可以看出,切換後顏色會變的比較黃比較紅,原因是降低了 Inert gas equilibrium pressure,「過飽和」程度也跟著提高。但這是好的嗎?其實只要控制的當,過飽和但卻沒有超過 GF 值(當然也就不會超過 M 值,因為 M值 = GF 100),就可以加速 off-gasing。所以當你上升到深度低於下一個減壓氣瓶的 MOD 時,就可以切換氣源去加速減壓停留的過程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挑選乾手套(dry gloves)?

乾手套(dry gloves)一般會在低溫(包括冰潛)或髒汙水域使用。

乾手套材質主要分成乳膠(Latex) 和 PVC。
乳膠適合重度使用,不過容易有一股不好聞的橡膠味。
PVC 則是好清洗且不會有味道。

一般來說,潛水用的乳膠的會做成黑色,PVC 則多半做成藍色。


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區隔材料跟使用環境,免得在不當環境用錯手套材料,也就是方便使用者辨識材質。
例如﹔實驗用的零蛋白手套常見米白色,半導體製程用的手套常見半透明的,化學實驗的橡膠手套幾乎是紫色,這些戴起來材質也不同。

在極冷的環境下,PVC 乾手套還可以搭配壓克力的手套內襯來使用,除了保暖也可以避免乾手套擠壓造成不舒服。
如果僅使用乾手套而沒有搭配乾手套內襯,則得在袖封安裝毛細管,連通乾手套和乾衣,這樣在乾手套被擠壓的時候,就可以平衡壓力。
而用乳膠乾手套亦可以搭配手套內襯,常見的材料為合成纖維。



乾手套除了有大小之分,也有分五指、三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兩指(拇指+其他四指)指頭連在一起的好處是更保暖,但缺點是會犧牲手指的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