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
珊瑚亞綱的四個目:海葵目、類珊瑚目、菟海葵珊瑚目跟角海葵目該怎麼區分?
其中一個方法當然是去記憶代表的屬的物種長什麼樣子:
Order Actiniaria 海葵目 => Bunodactis / Aiptasia / Anthopleura / Actinia / Diadumene / Calliactis / Bunodosoma / Edwardsia / Haliplanella / Metridium / Nematostella / Sagartia / Stomphia
Order Corallimorpharia 類珊瑚目 => Corynactis
Order Zoanthinaria(=Zoanthidea) 菟海葵珊瑚目 => Zoanthus
Order Ceriantharia 角海葵目 => Cerianthus
這潛水的時候多看多拍照多查圖鑑,應該就會累積一定的鑑定能力。
另一個方法就是記住每個每個目的關鍵特徵,角海葵(管海葵)最好認,就是會分泌像羊皮紙般質感的管子,然後觸手有向外的長觸手,內部的觸手短,所以角海葵的辨識度最高。
菟葵雖然通常是群聚,但因為海葵和類珊瑚也常常有很多單體密集地聚在一起生長,所以光靠獨立或群聚來判斷,有時候也不太容易。但仔細看菟葵的觸手分上下兩圈,上圈的觸手朝上,下圈的觸手朝下。類珊瑚的觸手則是好幾圈同心圓朝外輻射,且嘴巴開口會朝外突出。
所以辨識海洋生物是不是海葵的方法,基本就是靠排除法,排除掉珊瑚的可能性以後(假定你已經可以辨識出珊瑚),接下來就是排除角海葵、菟葵和類珊瑚的可能性。結論就是從Top-Down和Bottom-Up兩種方法下手,Top-Down去記每個目的關鍵特徵,Bottom-Up去翻圖鑑,先看好當地潛點可能會出現的海葵物種。
化簡馭繁:帶你潛水認刺絲胞動物 – 水螅篇
作者:帥到嫑嫑丁
化簡馭繁是學習海洋生物分類很重要的法則,因為生物太多你根本看不完,其實你只要學會能把潛水最常看到的認出來就好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在熱帶印度太平洋珊瑚礁水域進行休閒潛水,那麼在這限定的區域能看到的水螅該怎麼認?
水螅蟲綱又分
Subclass Hydroidolina 軟水母亞綱
Subclass Trachylina 硬水母亞綱
軟水母亞綱:
Order Anthomedusae(=Anthoathecata) 花水母目
Order Leptomedusae(=Leptothecata) 軟水母目
Order Siphonophora 管水母目
硬水母亞綱:
Order Narcomedusae 剛水母目
Order Limnomedusae 淡水水母目
Order Trachymedusae 硬水母目
Order Actinulida 輻射水母目
其實在熱帶印度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基本可以忽略硬水母亞綱,所以只要去看軟水母亞綱的就好!
接下來我們只要知道怎麼區分花水母、軟水母跟管水母就好,這樣就相對簡單很多了!
管水母目:包括僧帽水母和其他長條狀的管水母。因為管水母是水母體跟水螅體形成群體,漂浮在海裡,所以很好認。我在馬爾地夫潛水曾經在安全停留後,上水被漂浮在水面的僧帽水母碰到嘴唇,也就是我曾經和管水母的dactylozooid接吻過。
剩下你看附著在沙子上或是礁岩上的,就很可能是花水母或是軟水母了。
比較水螅體:花水母無幾丁質鞘,軟水母有鞘
比較水母體:花水母鐘形,軟水母扁薄形(有時候浮潛或是潛水安全停留的時候會看到)
花水母目:無鞘水螅,包含了Tubularia,在印尼土藍奔的沙地上看過,上面常常有海瓢蟲,所以拍微距的時候蠻好看的。其他像是看起來很像柳珊瑚的 Hydrocorals (Stylaster)以及俗稱火珊瑚的 Millipora,還有Velella (by the wind sailer) 和 Porpita(blue button)也都是無鞘水螅。
軟水母目:圍鞘水螅,最常見的就是 Aglaophenia 羽螅屬(金黃色的羽毛,有點像麥穗,被刺到會有電擊感,例如土藍奔沉船上就有),就是台灣漁民俗稱的海草,其實不是草而是圍鞘水母,只是型態看起來像草。
最後總結心法:
水螅體:有鞘是軟水母,無鞘是花水母,和水母體形成群體是管水母(扮演獵食觸手的角色)
水母體:扁薄型是軟水母,鐘形是花水母,和水螅體形成群體的是管水母(扮演氣囊漂浮的角色)
刺絲胞動物的分類(門->亞門->綱->亞綱->目)
1.
Phylum Cnidaria (=Coelenterata)
刺絲胞動物門( =腔腸動物)
2.
Subphylum Medusozoa 水母亞門
Subphylum Anthozoa 珊瑚亞門
3.
水母亞門:
Class Staurozoa 十字水母綱
Class Scyphozoa 缽水母綱
Class Cubozoa 立方水母綱
Class Polypodiozoa 胞內寄生水螅蟲綱
Class Hydrozoa 水螅蟲綱
珊瑚亞門:
Sublass Alcyonaria(=Octocorallia) 軟珊瑚亞綱(八放珊瑚)
Subclass Zoantharia(=Hexacorallia) 群體珊瑚亞綱(六放珊瑚)
Gates Pro Action 防水殼:Red DSMC, Red DSMC2, Alexa Mini 攝影機專用
Gates AX700 / Z90 / NX80 攝影機防水盒 (預計2018第一季上市)
Gates AX700 / Z90 攝影機防水盒為專屬三台Sony新攝影機搭配使用: FDR-AX700, HXR-NX80, PXW-Z90
預計上市: Q1 2018
不相容: AX100
[特色]
- 旅行攜帶便利, 可放入一般攝影包或登機行李箱
- 選購廣角鏡頭罩 Wide Angle GP34A 可以完美搭配 AX700 / Z90 12X 倍鏡頭, 適合廣角與微距錄影
- 內藏可切換濾鏡
- 可直接控制所有控制鍵: A/M Focus, Exposure (Iris / Gain / Shutter), Variable Rate Zoom, Record and ND Filter.
- 大型LCD觀景窗
- 可搭配不同電池尺寸
- 支援多種配件: 如提把, 三腳架
- 支援SAGA可掀式折環, 可搭配外掛微距鏡
- 2年保固
[規格]
相容攝影機: Sony FDR-AX700, HXR-NX80, and PXW-Z90 models
全機械式控制
Recsea GF1 鋁殼二手套裝
Olympus E-330 二手套裝(防水殼全新)
[BBC藍色星球II深海篇 導讀] 深海物理環境/分層/代表魚種/行為/型態差異
為什麼可以拍黑水?因為很多Mesopelagic的動物會垂直遷移,有些甚至會遷移到Epipelagic層上來!
Biomass最高的區域是200m,是藻類能行光合作用的極限深度。
Benthpelagic代表魚種是:rattail跟halosaur
Benthic代表魚種是snailfish跟greeneye。
介於200-1000公尺深的 Mesopelagic 層,大約有 750 種魚的形態是典型的暗色、有發光器、嘴巴大、尖細牙齒、骨頭和鱗片退化、有比較長的細脈網(rete mirabiles)、酵素活性低,以及當日垂直遷移行為。
生活在 1000-4000公尺深的 Bathypelagic 層的魚,因為能量取得不易,約有 200 種是趨同演化出性轉變、極端骨骼架構、肌肉退化、失去眼睛、雌雄型態分別大、保留能量的行為。
Olympus EM1 超值二手套裝
[BBC藍色星球II 深海篇] 鯨落的三個階段
鯨落可大致分成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可能會略有時間上的重疊):
1.快速移動腐食者階段(mobile scavenger stage):可持續2年,看鯨魚有多大而定
主要是能快速移動的動物,例如:盲鰻、六鰓鯊、螃蟹
2.補充營養的機會主義者階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2年
群落裡的物種特徵是高密度但低多樣性,主要是多毛類和甲殼類,也有軟體動物和蝦子(hooded shrimp)。這時食骨蟲(Zombie worm,多毛蟲)也會開始進駐。
3.親硫菌階段(sulfophilic stage):持續最久的階段,可長達50年
A.鯨魚骨頭裡面是厭氧菌,外頭是一層親硫菌
厭氧菌利用海水中的SO4取得O去分解脂質,代謝產生廢物H2S
B.親硫菌利用海水中的O2去氧化H2S
C.貽貝、管蟲、蛤蜊->親硫菌共生
多毛蟲、笠螺->吃親硫菌
甲殼類,例如鎧甲蟹 ->吃這些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