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綿的黃色海蛞蝓 – Aegires minor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 Tawali Dive Resort前方的海域常見一種黃色的海蛞蝓 – Aegires minor,主食是海綿,在充滿象耳海綿和桶狀海綿等海綿很多的海域裡經常發現吃海綿的海蛞蝓並不意外。這種海蛞蝓屬於phanerobranch dorids,phanerobranch的意思是明顯的鰓,通常身體很修長,頭很明顯,無法把鰓縮回身體。

而在巴紐Mline bay常見的黃色Aegires屬三種所有都吃common sponge – Leucetta primigenia,這種海綿的顏色是紅棕色。海蛞蝓沒有防禦用的殼,看起來軟軟的又爬很慢,難道不會被吃掉嗎?他們一定有很多防禦的機制和行為來保護自己,例如皮膚很硬(可能看起來很軟但實際上很硬,像Aegires minor的皮膚就非常硬),或是有隱藏的棘刺,或是分泌化學毒液,或是從食物中獲取刺絲胞,同時也有一定的結構保護脆弱的鰓結構(最典型有保護鰓結構的就是皮卡丘啦)。

Aegires minor同時有警戒色(Aposomatic coloration), 不僅色彩鮮豔(黃底黑線),吃起來也不好吃 (口感不好或味道不好或吃起來刺刺的等等,都是海蛞蝓常用的手段),這樣掠食者就會避開他們,而且警戒色對Aegires minor來說比保護色有用,所以他們才會這麼高調。

而在巴紐Mline bay常見的黃色Aegires屬三種所有都吃common sponge – Leucetta primigenia,這種海綿的顏色是紅棕色。海蛞蝓沒有防禦用的殼,看起來軟軟的又爬很慢,難道不會被吃掉嗎?他們一定有很多防禦的機制和行為來保護自己,例如皮膚很硬(可能看起來很軟但實際上很硬,像Aegires minor的皮膚就非常硬),或是有隱藏的棘刺,或是分泌化學毒液,或是從食物中獲取刺絲胞,同時也有一定的結構保護脆弱的鰓結構(最典型有保護鰓結構的就是皮卡丘啦)。
Aegires minor同時有警戒色(Aposomatic coloration), 不僅色彩鮮豔(黃底黑線),吃起來也不好吃 (口感不好或味道不好或吃起來刺刺的等等,都是海蛞蝓常用的手段),這樣掠食者就會避開他們,而且警戒色對Aegires minor來說比保護色有用,所以他們才會這麼高調。

海洋沙漠裡的綠色仙人掌- Halimeda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Tawali Resort附近有個著名的微距攝影潛點,當地人稱為Lauadi,距離Tawali約25分鐘船程,那是兩條河川入海口的交匯處,由黑色火山沙堆砌而成的斜坡,斜坡上長滿了許多稱為Halimeda的綠藻。在新幾內亞海域常見的Halimeda有兩種,一種是Halimeda macroloba,另一種則是Halimeda cylindracea,顧名思義,H. marcoloba比較寬厚,H. cylindracea比較細長,仔細觀察這兩種綠藻,往往能發現許多居住在裡面的海洋動物,像是小花枝、仙掌鬼海龍等等,只要耐心地觀察每一株Halimeda就一定會有收穫,可說是微距攝影師的最愛。為什麼Halimda可以生長地很繁茂,而不會被草食性魚類吃掉呢?原因在於Halimeda會分泌有毒的二次代謝物,減少草食性魚類啃食的機率,同時Halimeda也會利用晚上的時候將葉綠體遷移,讓顏色變白,比較不會引起草食性魚類的食慾。因此,許多海洋動物懂得躲在Halimeda裡,以躲過掠食者的攻擊,甚至也會跟著Halimeda一起變色,例如仙掌鬼海龍就會跟著變綠或變白。另外,Halimeda的細胞壁高度鈣化,讓質地變得很硬,也是草食性魚類不喜歡吃Halimeda的主要原因,也因為如此,死後分解的Halimeda是海洋白色碳酸鈣砂的來源。另一個筆者也很喜歡有大量Halimeda生長的潛點稱作Observation point,位在Normanby島西北角,距離Tawali Resort船程約3 小時,當地人會在此搭公共交通船前往其他島嶼,此處的水下是黃色的沙子夾雜閃閃發亮的雲母,並有許多落葉覆蓋著,Halimeda上則往往有五顏六色的海百合附著,海百合上則有鄉對應顏色的鬼海龍,而仔細搜尋落葉堆和Halimeda,也可以發現許多不同種類的海蛞蝓,船宿船甚至會在此停留一整天潛個4-5支氣瓶,讓客人拍個夠。下次在南太平洋看到硬珊瑚無法大量生長的砂質斜坡,請不要認為這裡無法找多樣的生物,事實上,Halimeda綠藻也扮演著讓小型海洋動物棲息的角色喔。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Kingdom: PlantaeDivision: ChlorophytaClass: BryopsidophyceaeOrder: BryopsidalesFamily: Halimedaceae

到國外教潛水/帶潛水工作經驗談 – 馬爾地夫 v.s. 巴布亞紐幾內亞

到國外教潛水/帶潛水工作經驗談 – 馬爾地夫 v.s. 巴布亞紐幾內亞

到國外教潛水是許多人的夢想工作,筆者曾經在台灣和東南亞各國考取不同等級的潛水執照,也在馬爾地夫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工作,甚至在非洲的馬拉威湖潛過水,如果你也想要到國外教潛水,不妨先參考我的經驗。

到國外教潛水,環境很重要,因為在什麼樣的地方就會遇到什麼樣的客人。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馬爾地夫的潛水客群比較廣,來自世界各地比較有錢的國家,且從7歲到70歲都有,會遇到比較多初學者,所以你教體驗潛水或是發照的機會就比較高,特別是OW/AOW/Nitrox,Rescue以上的等級就少很多,其他專長也比較少人考。很多新婚夫妻去馬爾地夫度蜜月,可能從來沒有玩過潛水,而在島上的時間很多,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他們也願意嘗試潛水,即使本身的水性可能不是很好。所以這裡是一個新教練可以衝教學經驗的地方,店家也願意收新教練,特別是會講中文的教練,畢竟中國遊客可以不用辦簽證就前往馬爾地夫旅遊,近幾年來中國遊客已經變成馬爾地夫的主要客群。但教練要很注意安全,自己的體力要維持好,因為旺季的時候可能會很忙很忙,例如馬爾地夫的Constance Halaveli度假村有將近100間房,如果潛客比例高的話,教練甚至兩個禮拜才有辦法休到一天假,而且有些潛點可能比較深,有機會遇到流強且能見度不好的情況,如果客人技術不好無法負浮力下潛,就很可能在水下迷失方向找不到潛點,這時候如果有其他潛水船在水面附近巡航,聽到引擎聲又會增加心理壓力。我建議要前往馬爾地夫工作的話,最好先評估自己的心理素質和體能狀況,如果腿力和體力不足以抵擋流強的狀況,在旺季的時候耐不住性子,就不適合在馬爾地夫工作。

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我舉巴布亞紐幾內亞為例,會來這裡旅遊潛水的人,通常已經是非常有經驗的水中攝影師,也就是專業/職業等級的玩家,也有少數在巴紐工作的澳洲人,會在假日帶家人到潛水度假村玩體驗潛水或是考取證照,旺季的時候,則會有退休的日本潛水團客,但因為日幣大幅貶值的關係,從日本到巴紐旅遊的費用本來就已經不低,只有退休銀髮族才有足夠財力到此旅行,再考慮匯率問題,日本遊客已經逐漸減少,轉往東南亞或待在日本國內潛水,這裡的潛客比較馬爾地夫要少很多,以小團體或夫妻檔為主。所以若是想要快速累積教學經驗的話 這裡就不適合,不過這裡卻是累積水中攝影經驗的好地方,在馬爾地夫導潛/教練在帶客人/學生的情況下,往往不被允許帶相機潛水,除非是小型的DC或是GoPro,而在巴紐就沒這麼多限制,因為客人少且經驗夠,微距攝影的潛點可能深度淺能見度高又沒流,水面上沒有其他船隻,可以比較安心地拍照,甚至客人還會希望你帶相機,跟你要他自己沒拍好的照片。

至於水下會看到的景色和生物有什麼不同呢?馬爾地夫的生物多樣性沒有珊瑚大三角高,水下的觀賞重點為大景、魚群和鯊魚,海蛞蝓和小蝦蟹的可看性比較不高,珊瑚的種類比較少,看起來沒那麼鮮豔;反之,在巴紐有機會看到鯊魚,特別是鎚頭鯊和Epaulette shark,但是礁鯊的數量沒有馬爾地夫多,水下觀賞重點是五顏六色的珊瑚礁和魚類以及無脊椎動物。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則是介於馬爾地夫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兩個極端的工作環境,客群廣、水下生態有廣角也有微距,距離台灣的距離也比馬爾地夫和巴紐近,但是薪水比較低。以巴里島為例,要拍廣角可以到Nusa Penida拍Mola Mola或是到Tulamben拍沉船、水下寺廟、隆頭鸚哥群和大海扇,要拍微距則可以在Sanur港或是Seraya。如果薪水是很重要的考量的話,那麼我建議可以東南亞或台灣當成「培訓基地」,如果你的外語能力比較不好,可以考慮先在台灣練習和潛水長實習,一邊補強自己的英語能力,例如閱讀整套從OW到DM的PADI英文教材,然後考取教練資格之後,再到澳洲或馬爾地夫等薪水比東南亞高的地方工作,如果外語能力夠好,則可以直接到東南亞進行培訓,如果將來想要培養微距攝影/生物辨識的能力,則可考慮到巴紐工作。至於紅海、非洲、加勒比海、東太平洋等地,因為距離東亞比較遠,目前比較不缺會講中文的教練,店家傾向聘請歐洲人或當地教練,沒有歐語能力或是擁有當地的國籍,很難在這些地方找到工作。當然,如果你不是靠教潛水作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例如你已經退休了可以靠退休金過活,就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順序來進行。

決定工作/實習/培訓地點以後,你也要先看看潛店老闆/經理/同事是些什麼樣的人,你可以從面試的時候評斷該店的經營理念,例如經理在學校是是學習商業出身,那麼你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比較多商業的經營,如果經理的強項是教學,例如他的等級已經是課程總監或是教練長,那麼你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比較扎實的教學技巧,也有可能經理是很熱情的水攝師,那麼他的攝影和生物學知識就會比較豐富。盡量找一個擁有不同背景、不同國籍、不同專長的團隊待下,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專長和語言。

若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可以考慮PADI強調的4E:Education(教學) / Experience(體驗) / Environment(環境) / Equipment(裝備),看你偏重的是哪個項目。就教學環境的話,選擇有泳池的潛店會比較安全舒適,如果需要學習潛水會用到的英語,那麼東南亞是個不錯的環境,在東南亞很容易找到以英語為母語的教練和客人,先跟英語教練考照或是學習英語教練怎麼教學,對於將來用英語授課很有幫助,可以先模仿再加以融入自己的特色,即使你忘了怎麼用英語描述某項潛水技巧或是理論,也可以回想當初英語教練怎麼教你的。要體驗比較高端的潛水服務的話,可以考慮到日本或是馬爾地夫或是東南亞比較高級的潛水度假村,在這些地方客人之所以願意付比較高的費用,就是為了體驗更高端的服務,你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客人,而在日本因為文化的關係,服務業者的態度很細心且嚴謹保守,你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接待日本客人。潛水環境則要考慮水下景觀、生物和安全性,看你喜歡廣角還是微距,也要考慮當地的海流、潛點深度和能見度,不同的季節也會影響到水下的環境,必須把季節因素也考慮進去,像很多潛點有很明顯的淡旺季,通常淡季代表壞天氣,以馬爾地夫為例,淡季是5月到10月,旺季是11月到4月,淡季的時候有可能會有強風暴雨,旺季則晴空萬里水面平靜地像鏡子。裝備的話,要考慮「租裝備」、「賣裝備」和「修裝備」,租給客人的裝備如果不好用,你就得常常擔心是否不合客人的體型甚至在水下突然發生問題而要進行協助的狀況,找個願意花錢買好裝備的店家很重要。另外,賣裝備則可增加教練的收入,也可以減少客人抱怨租用裝備不好用的狀況,但是客人通常會在自己的國家跟自己的教練買裝備,也有一部分人是從網路上購買,會願意在度假村購買裝備的客人,通常是購買輕裝較多,會購買重裝的客人是比較少數的有錢人,平常沒有潛水工作的時候,得多吸收關於裝備的知識,例如訂閱潛水雜誌觀看裝備評測,也要熟悉各裝備的規格,這樣客人問你的時候,你就可以侃侃而談。裝備用久了免不了要維修,待在國外要學習裝備維修的機會比較少,建議先在台灣參加裝備廠商開的維修課程,取得專業的認證資格,這樣裝備有問題得自己維修保養的時候,才不必依賴其他教練或是技師,像在海島工作,裝備要寄到店家維修可能得花很長的時間,若是還得送回原廠就更久了,這會嚴重影響到你的工作。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店家的打氣機和船,有些店家只有打空氣的壓縮機,若客人需要高氧氣瓶,得從其他店家調,這就會增加你後勤調度上的困難,工作的時候會比較辛苦。船的大小和速度也很重要,船太慢的話,很多比較漂亮但是比較遠的潛點就比較不常去,待長期的客人可能會抱怨,而船的大小通常和舒適程度成正比,小船可能沒有廁所,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擺放裝備,也可能無法遮蔽風雨,像馬爾地夫的Dhoni船就屬於中型的船,通常附有廁所,也有屋頂可以遮蔽風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上船頂做日光浴,有了寬敞的空間也可以減少暈船發生的機率。

INON Z-330/D-200 光束罩套裝

INON Z-330/D-200 光束罩套裝是設計用來改變光束的角度, 可使用在底下INON型號: INON 「Z-330」,「D-200」.
此套裝內含多種零件可支援6種不同的光線組合, 可獲得以下的效果:
● 阻擋額外散出光線以消除反向散射光
● 強調並照亮拍攝主體
● 打一個聚光燈在拍攝主體上

套裝內容:Rubber Hood 72, Rubber Hood Sleeve (for Z-330 / D-200), Step Up Ring, Snoot Tube 10, Snoot Tube 26, W40°Filter・LE x 2

Shearwater 潛水日誌在 Teric / 行動裝置 / 桌機上的同步編輯與檢視

潛水日誌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但我相信很多人玩潛水玩到一定程度後,就可能懶得寫潛水日誌了。其實 Shearwater 的 Cloud app / Cloud Desptop 潛水日誌同步軟體做的很不錯,不僅可以用來更新韌體,還可以跨裝置跨平台同步潛水日誌,非常方便!

潛完水如果手還是濕濕的或是岸潛還沒回到潛店,要馬上看日誌就在電腦表上看深度和溫度變化圖,可以用手機的時候就利用藍牙同步到手機上,可以簡單編輯一下重要的資訊例如潛點或是看到特殊的生物,然後一鍵同步更新到雲端,並且可以在手機的螢幕上進一步檢視潛水日誌,如果要分享到社群網站就簡單截個圖即可。


有一些資料一般是需要在潛水現場記錄的,特別是重要事件,包括看到特殊生物或是潛水意外,在 app 裡有個 DIVE PROBLEMS 的分頁,裡面就可以快速記錄發生的狀況,會有助於事後釐清潛水事故發生的原因、協助醫療和責任歸屬。

如果回家後需要進一步在大螢幕上檢視潛水日誌(可以利用滑鼠滾輪在時間深度二維圖上縮放滑動,且可以多顯示SAC耗氣速率和Battery電池殘量)或是導入導出數據,也就是若需要利用其他軟體重新繪圖例如Excel或是管理大量的數據的話,就可以利用桌機版的Cloud來處理。

另外,在手機和桌機都可以利用 Filter 功能,利用關鍵字去快速搜尋日誌,例如我想找出所有在 Anilao 的潛水日誌我就輸入 Anilao 就好,不用一個一個翻,也可以根據:編號、日期、潛水時間長短、深度來排序。
編輯後同步的功能也很好用,假如我不喜歡在手機或是平板輸入大量資料,可以在桌機上用鍵盤編輯,再按下同步。

以下解說每種裝置的操作介面:
Teric
可以設定 Log Options,可以更改 Next Log #,也就是下一潛記錄時的潛水編號。然後可以檢視每一潛的數據變化,因為 Teric 螢幕畢竟比較小,所以分成好幾個畫面來顯示:
第一個畫面是深度的變化,如果有進減壓模式,會用紅色的線標出你應該要做減壓停留的深度

第二個畫面是水溫的變化

第三個畫面是裝殘壓表後,T1 和 T2 的起始/結束時的殘壓,還有平均耗氣速率 SAC

第四個畫面是模式、水面休息時間、水面的大氣壓力、GF 的參數、CNS
潛水電腦錶的潛水日誌只能導出不能導入,需要編輯和分享的話就得靠手機或桌機。

手機/平板
手機和平板可以和電腦錶用藍牙同步,可用來更新韌體或是下載潛水日誌數據,Cloud app會自動比對版本,如果有新韌體會提示後從網路下載更新,並用藍牙傳輸到電腦錶後就可以完成更新,整個流程大概15min就可以讓電腦錶重新用新的韌體開機運作。
Cloud app 可以擁有桌機版大部分的功能,可以搜尋、編輯、檢視潛水日誌,只是沒辦法檢視 SAC 和 Battery,沒辦法在潛水時間-深度的二維圖上放大縮小,也沒辦法導入導出其他檔案格式的潛水日誌資料庫。

桌機
桌機版可以利用Cloud同步,這樣即使你的桌機沒有藍牙功能或是忘了帶藍牙USB,也可以透過Cloud同步資料。桌機的地位在於進階管理數據,可以導入導出資料庫去做備份或是手動合併等等。可以發現 Shearwater Cloud 並沒有「附加照片」的功能,但其實並不是太大問題,只要你相機的時間日期有設定正確,並且把照片導入 Adobe Lightroom CC 後,找出照片的拍攝時間再去搜尋比對 Shearwater Cloud 上的資料即可,並不難整合潛水日誌&照片。


另外還有跨品牌電腦錶資料整合問題,假如我原本用 Suunto D4i 要換到  Shearwater Teric 的話,舊的電腦錶上的資料怎麼轉移到新的電腦錶上?其實解決方法不是把資料導入 Teric 裡面,因為 Teric 的潛水日誌是只能導出無法導入的,所以必須使用第三方軟體來管理,例如 Diving Log 6.0,可以在 Suunto DM5 軟體裡把資料匯出,然後匯入 Diving Log 6.0。Teric的資料也可以利用 Cloud Desktop匯出成 DAN的 DL7格式,再匯入Diving Log 6.0,這樣就可以都在 Diving Log 6.0上同步管理了。至於 Shearwater自家的電腦錶(例如 Teric / Perdix AI)當然都可以只靠 Shearwater Cloud 來管理,不需要第三方軟體。

該去四王還是巴布亞紐幾內亞潛水?

我曾經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 Tawali 潛水渡假村當過潛導和潛水教練,大概累積了250潛的經驗,並且幫渡假村出版了Milne Bay的潛水導覽手冊,並且也有幸參觀了兩場重大的人文慶典:獨木舟節和在Morobe show。那為什麼大部分人選擇去四王潛水,而不去巴新?我想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四王的機票相對來說比巴紐便宜,加上轉機時間 可能飛四王要久一點或是跟巴紐的差不多,但巴紐的機票整體來說是比印尼航線要貴的。

飛四王:雅加達->蘇拉威西->索隆
飛巴紐:馬尼拉->Port Moresby->轉巴新航線

另外就是治安疑慮,巴紐聽起來還是處於石器時代,是不是常常會有部落暴力事件甚至戰爭發生?其實巴紐的Milne Bay 省和海島,治安都還不錯,至少在我待在Tawali渡假村那一段時間,都沒有發生人身安全和財務上的危險,重點在於不要炫富,特別是集體炫富更是要不得!發生在我周邊的事,只有去Morobe Show的時候,因為人實在太多,同行的德國姑娘的小相機被人偷走了。所以只要好好的待在渡假村,按照既定的計畫走,不要太炫富,我想還是可以好好在巴紐玩的。

至於船宿的選擇,四王是船宿比渡假村好選擇也多,巴紐則是相反,是渡假村比船宿好。巴紐的潛水觀光客相對四王來說少很多,每次我去巴紐潛水,整個大海可能只有我們的潛水船,加上當地居民的獨木舟陪伴,不會遇到潛水員風暴的干擾!人文方面,巴紐因為過去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留下來一種稱為Singsing的傳統節慶,是因為巴紐有太多部落彼此之間需要交流和溝通,所以當時候的統治者要求各部落在特定的時間點集結,盛裝打扮表演各部落的傳統歌舞,了解彼此,減少日後的部落衝突。所以在特定的時間去巴紐,可以看到傳統部落的大聚會!這對於愛好人文攝影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要知道巴紐可是地球上語言多樣性最高的地方!更好的一點是,巴紐的不同省份的Singsing的日期通常是錯開的,所以你即使錯過其中一場Singsing,仍有機會在其他月份到其他省份看到。

另外巴紐有很多鳥導,喜歡天堂鳥的人會特別喜歡巴紐,我也曾經帶過潛水客人早上四五點中起床搭船並且攀爬小山丘到天堂鳥喜歡聚集的大樹下,等待天堂鳥跳求偶舞!四王屬於印尼,我們比較熟悉印尼,因為你就算沒去過四王也可以去過巴里島,而去巴紐就會有一種比較新奇的感受,畢竟去另一個國家,包括用的貨幣等等和印尼還是有所區別。所以如果你是喜歡住渡假村潛水,喜歡人文攝影、賞鳥,喜歡去新的國家旅行,不想遇到潛水員風暴的話,絕對不要錯過去巴紐的機會!但如果你時間點沒配合上巴紐的節慶,那我就會建議你選四王船宿!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幫助你更多了解印尼四王群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潛水旅遊!

大毛毯 v.s. 小手帕 – 毛毯章魚的雌雄體型分化

過去對於公的毛毯章魚活體的觀察比較少,因為公毛毯章魚體型很小,體長僅2cm左右,加上終其一生都在外海漂浮,不透過潛黑水的方式是很不容易觀察到的。 毛毯章魚是肉眼可見大小尺度範圍內的海洋動物當中,雌雄二型分化的很極端的例子,體長雌體 2m v.s. 雄體 2cm,差了兩個數量級,也就是說雄毛毯章魚只有雌章魚的眼睛般大小!

世界上有四大大洋性章魚具有明顯的雌雄體型分化:
-毛毯章魚
-船蛸
-快蛸
-七腕章魚
其中以毛毯章魚的雌雄體型差異最明顯。為了解釋毛毯章魚的雌雄體型巨大差異,必須從性擇和天擇這兩個角度來著手。

 就性擇來說,如果雄章魚的體型小很多,就可以更快速達到性成熟,也就是可以更快交配,這樣比較能競爭過其他雄章魚,證據是雌毛毯章魚的外套腔裡往往有很多交接腕。從Songda Cai達哥拍的照片可以觀察到,雄毛毯章魚會把交接腕收在一個白色的袋狀構造中,當雄章魚要交配時,袋子會爆開來,將精子灌注入交接腕的末端,然後斷開交接腕送進雌章魚的外套腔,而雄章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交接腕會留在套膜腔裡,直到要受精的時候派上用場。另外也可以從Songda Cai達哥的照片觀察到,雄毛毯章魚有著大眼睛,或許能更方便尋找雌章魚。

就天擇來說,雄毛毯章魚或是雌毛毯章魚的幼體會把僧帽水母的刺絲胞放在自己的腕上的吸盤來做為防身武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其他腕收起來,只朝外伸出有刺絲胞的腕。顯而易見,體型小的話要收集足夠的刺絲胞比較容易辦到,如果體型大,就得收集很多刺絲胞才足以用做防衛,且過大的吸盤如果要攜帶刺絲胞,可能會傷到自己。 某些海兔和寄居蟹也是一樣利用刺絲胞動物來作為防身武器,但卻沒有明顯的雌雄體型大小分化,可見大洋性的生活型態是決定體型大小分化的關鍵因素。至於為什麼雌章魚大雄章魚小?因為雌毛毯章魚是在大洋裡散播大量受精卵,體型大的話可以生產更多數量的卵,而雄章魚僅需製造精子,故體型小可以快速發育後製造精子且同時能攜帶刺絲胞作為防衛武器。

-毛毯章魚-船蛸-快蛸-七腕章魚其中以毛毯章魚的雌雄體型差異最明顯。為了解釋毛毯章魚的雌雄體型巨大差異,必須從性擇和天擇這兩個角度來著手。 就性擇來說,如果雄章魚的體型小很多,就可以更快速達到性成熟,也就是可以更快交配,這樣比較能競爭過其他雄章魚,證據是雌毛毯章魚的外套腔裡往往有很多交接腕。從Songda Cai達哥拍的照片可以觀察到,雄毛毯章魚會把交接腕收在一個白色的袋狀構造中,當雄章魚要交配時,袋子會爆開來,將精子灌注入交接腕的末端,然後斷開交接腕送進雌章魚的外套腔,而雄章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交接腕會留在套膜腔裡,直到要受精的時候派上用場。另外也可以從Songda Cai達哥的照片觀察到,雄毛毯章魚有著大眼睛,或許能更方便尋找雌章魚。 就天擇來說,雄毛毯章魚或是雌毛毯章魚的幼體會把僧帽水母的刺絲胞放在自己的腕上的吸盤來做為防身武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其他腕收起來,只朝外伸出有刺絲胞的腕。顯而易見,體型小的話要收集足夠的刺絲胞比較容易辦到,如果體型大,就得收集很多刺絲胞才足以用做防衛,且過大的吸盤如果要攜帶刺絲胞,可能會傷到自己。 某些海兔和寄居蟹也是一樣利用刺絲胞動物來作為防身武器,但卻沒有明顯的雌雄體型大小分化,可見大洋性的生活型態是決定體型大小分化的關鍵因素。至於為什麼雌章魚大雄章魚小?因為雌毛毯章魚是在大洋裡散播大量受精卵,體型大的話可以生產更多數量的卵,而雄章魚僅需製造精子,故體型小可以快速發育後製造精子且同時能攜帶刺絲胞作為防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