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lite 防水殼(更新版) – Olympus TG-4/3 通用
Ikelite 防水殼(更新版) – Olympus TG-4/3 通用
1.人體工學側邊快門
2.改良的變焦控制
3.通用型 1/4-20 底座螺孔
4.新的白色ABS-PC材質
5.硬質氧化鋁合金處理,堅固耐久 閱讀全文
水下微距攝影拍攝禮儀
環境保育:
- 不要因為要拍照就可以肆意破壞珊瑚礁,特別注意:絕不要趴在或是攀附在珊瑚上(不管是用手還是流鉤),盡量找石頭抓或趴在沙地/石頭地。
- 如果太貼近珊瑚,就用一根手指或是探棒輕輕碰觸最沒有活珊瑚生長的區域(盡量找死掉的珊瑚)把自己頂開。
- 在海扇周圍拍照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例如:拍攝豆丁海馬,別折斷了海扇。
浮力控制:
- 不要在拍照的前後揚沙。常常可見拍攝者拍完後上下大力踢腿離開,自己卻沒意識到已經揚沙或是製造局部的亂流。學習如何蛙踢,並以緩慢輕柔的方式來踢。
- 相信有人對自己的中性浮力不好或是會揚沙這件事沒有自知之明。如果你看到潛伴有這樣的傾向,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告訴他,或是告訴他如果看到別人有這樣的行為就互相提醒一下。
等待與分享:
- 在等待其他拍攝者時,請保持適當的距離;若有流就在流的下游等,這樣才不易揚沙而影響別人拍攝。拍攝者常常會在拍攝時改變身體姿勢,有時候還會伸展腿部,所以必須保持適當地距離。
- 如果有其他拍攝者在等待,就流輪拍攝,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寶貴;和潛伴討論假如你想拍攝某個主題久一點,手勢該怎麼比,並讓別人先拍。
- 先和潛伴討論該有的潛水禮節&規則,每位拍攝者在每個拍攝主題上可以花多少時間要先有默契。
- 要和潛伴分享有趣的拍攝主題,你的潛伴會感激你的。
Acquapazza 將於5/31發表 Sony A6500 專用鋁合金防水殼
Acquapazza 將於5/31發表 Sony A6500 專用鋁合金防水殼 閱讀全文
Ikelite TG4/3 防水殼 v.s. Acquapazza RX100V 鋁合金防水殼黑色版
[丁老師RX100V教室] 鎖定AF
[丁老師RX100V教室] AF/MF 切換
加拉巴戈群島象龜小檔案
名稱 – 馬鞍狀的背甲讓早期的西班牙人聯想到有種稱為 “galapago” 的馬鞍。因為島上有很多象龜,也因此加拉巴戈群島就以 Galapagos 而為人所知。
現生最大的陸龜:
-重量 > 400kg
-體長 > 1.8m
最長壽的脊椎動物之一:
-在野外的壽命 > 100歲
-在圈養環境的壽命 > 170 歲
象龜是加拉巴戈群島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糞便幫助種子散播。
-踩踏疏密的下層植被,讓光線可以穿透,幫助種子發芽。
背甲的形狀
當象龜在群島上散播,他們在隔離的島上演化成不同的物種 – 有些有圓弧型的背甲,有些則是馬鞍狀。
馬鞍型,分布在低地,例如:Pinta / Pinzon / Espanola
圓弧型,分布在面積大和地勢高的島嶼
不尋常的馬鞍狀背甲據信在不同的島上演化了好幾次,表示這是在加拉巴戈群島上生活很成功的設計。
象龜如何抵達加拉巴戈群島?之後又是如何在群島播遷?
漂浮在海洋上 – 靠海流移動
抵達日期
大約 200 萬年前,加拉巴戈象龜的祖先從南美大陸西岸抵達加拉巴戈群島。
來自南美大陸的祖先
根據化石的證據,加拉巴戈象龜的南美祖先體型比想像中還要大,但已經絕種。
在加拉巴戈群島的播遷路線
透過比對不同象龜族群的基因序列,推測象龜最早從比較古老的島 Espanola 和 San Cristobal 開始播遷到其他比較年輕的島,在象龜祖先登陸加拉巴戈的時候,這些比較年輕的火山島可能都還未形成。
這樣的模式符合我們的預期,就是從古老的島嶼往鄰近的新生島嶼播遷。
另外,並未發現有從年輕島嶼播遷回古老島嶼的現象,這和洋流是由西北方向流的預期結果一致。
一旦到了島上,他們就變得更大。
這樣的現在在很多島嶼生態系中可見,演化出巨大的體型可能是因為不需要在躲避略食者的追捕,並且沒有其他食性相似的動物競爭食物來源。
加拉巴戈海鬣蜥小檔案
[海洋動物小檔案] 加拉巴戈企鵝
拉丁文學名 – Spheniscus mendiculus
分布
唯一生活在赤道的企鵝。
也是唯一跨越到北半球的企鵝。
大約有 95 % 的加拉巴戈企鵝的族群是生活在群島西邊的 Isabela 和 Fernandina 島,剩下的 5 % 住在群島中南部的
Bartolomé, Santiago, Logieand Floreana 島。
族群數量
大約 1,500,所以這是稀有的企鵝品種之一。(全世界共17種企鵝)聖嬰現象南方震盪減少了魚群的數量,因此會讓企鵝餓肚子,造成企鵝族群數量下降(跟海鬣蜥一樣,也是靠海吃海)。
相關的物種
環企鵝屬中體型最小的。
其他環企鵝屬的包括:洪氏環企鵝、麥氏非企鵝以及黑腳企鵝。
根據粒腺體DNA以及和其他企鵝的RAG1基因的比對分析,加拉巴戈企鵝大約在四百萬年前和洪氏環企鵝分成兩個不同的物種。
體型大小
平均大小 48-50 公分(站起來的高度約35cm)
體重大概 2.5kg
是全世界第三小的企鵝(世界上最小的企鵝是澳洲的神仙企鵝)。
體型大的企鵝偏好冷的地方,體型小的在溫帶或是熱帶。所以不要指望在加拉巴戈群島看到大企鵝,只會有小企鵝的。
加拉巴戈企鵝利用生理和行為的方式適應比較溫暖的氣候
生理上的適應
體溫介於38-39度。
-比起其他的企鵝,加拉巴戈企鵝臉上的毛比較少。
-加拉巴戈企鵝是唯一一年內換毛超過一次的企鵝。
-羽毛沒那麼密也比較小,讓熱可以更快散掉。
-有熱逆流交換機制可以散熱。
行為上的適應
-位在群島的西側,是涼流碰上群島的位置。
-喘氣
-駝背給腳遮蔭
-打開翅膀散熱
-將白色的腹羽對者太陽以反射陽光
-在一天最炎熱的時候游泳
-躲在岩石縫隙
-早出晚歸 – 大概在 5:00-7:00出門,16:00-18:30回巢。
覓食方式
游泳速度可高達每小時40km。
企鵝喜歡潛到魚群下方,挑魚群下方的魚,或是上升到水面的時候捕食魚群邊緣的魚。很像牧羊犬
加拉巴戈企鵝傾向在近岸攝食,這在企鵝裡面算是很特別的,因為加拉巴戈群島附近有鯊魚,也可能跟食物的偏好有關。
加拉巴戈企鵝屬於環企鵝屬,身上的黑環斑紋可能跟能成功追逐魚群有關(環斑可能可以幫助讓魚群分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