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us D5300 防水殼 + INON Z-240 閃光燈

14666065_10154366390870067_4078105255966806710_n

Nexus D5300 防水殼 + INON Z-240 閃光燈,單邊使用兩節 FIT 15cm 碳纖維浮力燈臂 + FIT 加長型箝制夾,改變閃燈角度方便,不管是橫幅還是直幅拍攝都能快速調整閃燈的方位。

FIT 抽真空氣密檢測系統,安裝在 Nexus 防水殼光纖接頭的位置,金屬提把上還可以加上第三顆甚至第四顆閃光燈或是攝影燈,方便拍攝超廣角的場景。

14641917_10154366390920067_8467085381547285310_n 閱讀全文

馬爾地夫 Felidhe(Vaavu) 環礁潛水環境介紹

alimata_nurseshark

文:豐英 丁教練

馬爾地夫的南北馬列和南北阿里環礁都有很多高級的飯店進駐,但是在南馬列環礁南方的 Vaavu 環礁卻很少飯店進駐,比較有名的就是老牌飯店 Alimatha,島上基本都是義大利人,很少亞洲遊客。

為什麼 Vaavu 環礁不受飯店青睞,卻是船宿船走經典四方線必定要造訪的潛點?明明可以夜潛看護士鯊,也有漂亮的無人島阿!這就要從 Vaavu 環礁的地形說起了。 閱讀全文

F.I.T. LED 2600 Flare 攝影燈 (玫瑰金新上市!!)

01

F.I.T. LED 2600 Flare 攝影燈 (玫瑰金新上市!!)

包裝內附的球形接座 (訂購時請註明要YS接座或球型接座)
標準配件有: 電池x1, 充電器x1, 矽油x1, 備用O-ring x1

新款充電器提供USB插座可當行動電源使用,並可使用mini USB或是110-240V普通電源充電

五種模式切換: 白光散光(亮度三段調整), 白光聚光 (亮度三段調整)/ 紅光 (亮度三段調整) /  UV燈 / SOS/ 爆閃  閱讀全文

潛水日誌該寫些什麼?

很多人問到底潛水學到什麼程度可以開始玩水攝?其實水攝課程一般是放在AOW 裡,但不管你有沒有在 AOW 裡學水攝課,在水下要掌握好相機,最重要的是潛水的基本功要扎實。

寫日誌的目的,除了幫助日後回憶細節(例如在哪裡看到什麼動物),也能幫助自己反思,透過反思幫助自己把潛水技術練的更好,更能從潛水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1.如何管理氣源?剩多少什麼時候返回的?潛水結束後剩下多少氣?
2.如何根據潛點的環境做判斷(浪、流、能見度和潛在危險因子)?這方面該如何和潛伴溝通?有沒有遇到預期和非預期中的情況?
3.上下水如何導航?
4.在這次潛水中,你如何根據潛水優先、情境狀況次之、溝通最後的優先順序來處理事情?
5.你這次的潛水習慣好不好?有看到其他人的好或不好的習慣嘛?
6.這次若有不好的潛水習慣,下次能改進嘛?
7.這次潛水學到什麼?

剛開始學水攝的時候,這些問題建議都問一下自己,然後寫在日誌上。以這7個問題我舉在馬爾地夫潛水的例子:
1.因為我拿單眼相機防水殼又加雙閃,又下馬爾地夫的Corner地形,安全停留是在大藍水裡,四周沒有參考物,所以預計剩 70 Bar 時開始做安全停留,假如剛開始有 200Bar,則我可以考慮剩 130 Bar 左右折返。潛水結束後剩40Bar。
2.在Thila潛水,假設流不強則繞Thila一圈,假設流太強無法頂流,則比頂流的手勢告訴同伴游不動,特別是帶大相機的時候頂流會很辛苦。能見度好,但沒預計水下會有很多其他船的潛水員擠在一起,我又很專心拍照,讓我差點和隊友失散,這是我沒預期到的狀況。
3.這潛是Incoming current,在Kandu的外面跳下水,準備從外被流帶進水道內,Kandu是在環礁的東邊,所以是東往西流,因此看好指北針,如果沒有指北指,就沿著珊瑚礁游,珊瑚礁峭壁應該在右邊的方向。上水的時候打浮力袋,讓船過來接。
4.在Kandu潛水可能流很大,先把自身下潛的問題排除,特別是負浮力入水耳壓必須做的快,耳朵才不會痛,然後根據下游的魚或其他人的漂浮方式來判斷等一下會遇到什麼流,然後預期是要充洩氣或是要抓住岩石休息一下或是要躲進洞裡,最後和潛伴和潛導溝通,確認其他人的狀況。
5.剛開始習慣不好,忘記撥掉Dome port上的氣泡,也習慣把Dome port靠的離珊瑚礁很近,這很容易刮傷玻璃。但好的是在拍攝的過程中,仍有保持好中性浮力,蛙鞋沒直接壓在珊瑚上。
6.下次能改進的習慣就是要定期注意Dome port上有無氣泡黏附,也要練習抓距離感,不讓dome port劃傷。
7.這次潛水學到如果要拍出背景的大藍水,要把快門速度降低,以捕捉更多環境光,否則可能會拍出黑背景,感覺會像夜潛。

P.S. PADI 已經將潛水員如何思考的章節加入新版的 AOW 教材了。

[潛旅] 新加坡 – 印度 – 馬爾地夫 一次玩三國經驗談

以往我到馬爾地夫,要嘛在香港、曼谷、科倫坡、新加坡或是杜拜(也有人在多哈)轉,從沒有想過印度,因為過去印度還沒開放 eTV,也就是線上申辦與簽發的單次入境旅遊簽,對於無法常常回台灣的人來說,能辦 eTV 就方便很多了!

所以簽證解決了,那航線呢?南印度的 Cochin 有直飛馬爾地夫,航空公司為 SpiceJet,而從新加坡也可以搭虎航飛 Cochin,所以假期夠長的話,新加坡 – 印度 – 馬爾地夫一次玩三國是沒有問題的。

實際走一趟,發現辦印度的簽證要的資料實在很多,連照片的格式都要比照美簽,所以需要花很多時間打資料。辦好 eTV 之後,必須列印下來,戴著紙本入境,因為我已經預料印度的機場運作會比較官僚,所以能備齊的資料盡量備齊,也在腦海裡預演一遍流程把各種可能的狀況演練一遍。在新加坡轉Cochin,行李可以直掛也可以先拿到登機牌,所以可以先入境新加坡吃晚肉骨茶逛逛街,再悠閒地回樟宜機場。抵達 Cochin 後,持 eTV 的旅客必須先去按指紋和掃描眼部特徵才給入境,過了入境檢查哨後,海關人員也稍微盤問了我一下來印度的目的和計畫,不過都沒有太大的困難,還是順利過關了。

現在有了 Airbnb / Agoda 的訂房系統,以及 Uber / Olacabs 的叫車 app,住宿和交通問題都很好解決,只要有網路一切都能搞定。就算你沒有使用 Uber / Olacabs 的習慣,出 Cochin 機場就有賣 SIM 卡的小攤販,也有預付計程車費的機制,告訴櫃檯的小姐你要去的地址,就會拿到一張叫車單上面清清楚楚寫著費用和司機的車牌號碼,只是最低起步價有點高, 如果飯店離機場很近,搭 Auto 或是叫 Uber 會比較划算。從 Cochin 機場到 Fort Cochin 的路況普通,不過印度人喜歡在狹小的道路超車,過程中還往往會有對街的 Auto(三輪車)衝出來,真的是險象環生。

在 Cochin 的飲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地不衛生,我刻意訂了一家古堡,古堡外面就有一家特別有名的餐廳,廚師拿手的菜色融合了葡萄牙和 Cochin 的口味,平常在台灣是吃不到的。晚上還能去看南印傳統戲劇 Kathakali 和婆羅多舞!當然,按摩和看古蹟也是到印度一定要體驗的活動,Ayuveda 按摩和一般的按摩方式不一樣,一般的 SPA 不會用油抹你的頭髮但 Ayuveda 則會(在馬爾地夫的度假村也多半有提供 Ayuveda 是按摩服務,這部份也可以留到馬爾地夫再體驗)。

從 Cochin 到馬爾地夫,一定要記得印出或是把行程單放在手機/平板,才能進去航站 check in。另外,如果是用信用卡買的機票,一定要出示信用卡,如果沒帶的話,得重新買一張,然後舊的機票的款項會退回當初刷的那張卡。而且 Cochin 國際航站的 SpiceJet 櫃檯無法刷卡,必須到國內線的窗口付錢。SpiceJet 飛馬爾地夫是螺旋槳小型飛機,所以隨身的行李只能帶一件,地勤會嚴格執行超重收費,這對於帶很多行李特別是潛水裝備的人來說比較討厭。過出境檢查後,行李過完 X光必須把蓋完章的紙牌掛在安檢過的行李上,登機的時候又會檢查一次你的行李有沒有掛牌…….整個流程比新加坡機場瑣碎很多,幸好 SpiceJet 上的三明治很好吃,才沒有被 Cochin 機場的繁瑣登機過程搞壞要去馬爾地夫潛水的心情。

結論:建議假期長、不排斥辦印簽需要填的資料多、想體驗新的轉機點、行李不多、英文不錯、喜歡印度文化的朋友,到馬爾地夫玩順便在印度轉機玩個幾天吧!印度的陸地風光和馬爾地夫的水下大景剛好互補!

馬爾地夫 South Ari Atoll 著名潛點 – Kudarah Thila

dsc01960

這次來 South Ari Atoll,覺得最棒的潛點,除了之前潛過三次的 Machchafushi Wreck 沉船,就屬 Kudarah Thila 了(意譯:小島暗礁,Kuda=小,Rah=島,Thila=暗礁)。

Kudarah Thila 的魚群好大,四線笛鯛跟 humpback snapper 數量都非常足夠,加上有多樣的地貌,包括海扇和洞穴,且 Thila 頂部在 14m 深,光線好且水中能見度好的時候,拍起來真的很美喔!算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 Thila 潛點。

stingray_watermark

使用相機:
Sony A7rII,搭配 Acquapazza 防水殼,鏡頭 16-35 F/4,閃光燈:INON Z-240兩盞,對焦燈 FIT 2500 LED

14656259_10154347347175067_8074230150146620266_n

suming_snappers

suming_seafan_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