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組織長條圖來理解壓差係數?

在Shearwater Teric電腦錶裡可以顯示組織長條圖,這要怎麼解讀呢?

<垂直線和水平線的意義>
垂直線:
藍色的線 = 惰性氣體的吸氣壓力 => 跟惰性氣體混和的比例以及環境壓力有關
黃色的線 = 環境壓力 => 跟海拔以及深度有關
紅色的線 = M值 => 代表尚未經過GF壓差係數修正之前,按照 ZHL-16C 模型的耐受超壓極限

舉個例子:假如海平面的大氣壓力一個atm,吸32%的高氧,然後下到水深10m處。
這時候黃色的線代表的是 1+(10/10) = 2atm 環境壓力
藍色的線代表 2atm x (1-32%) = 2×0.68 = 1.36atm 氮氣的吸氣壓力

水平線:
惰性氣體組織張力 

水平共有16條長條,代表氮氣和氦氣惰性氣體組織張力的組合總和如果不用氦氮氧只用氮氧的話,就代表氦氣惰性氣體組織張力

越上面的半時越短,代表該組織腔室吸收和釋放惰性氣體張力的速度越快

<為什麼垂直線固定不動?>
為了方便在小螢幕的電腦錶中顯示,以及方便在水下快速理解,藍色、黃色跟紅色的線在電腦錶中的位置是固定住的。
也就是說,假如你變換了深度,照理說環境壓力也會跟著變,黃色線和藍色線的位置也應該要跟著移動才對。
而且在不同深度不同的組織腔室,也應該是要變動的,但紅色的線只有一條且位置也沒跟著變動。
其實這些都是經過壓差係數換算後的相對數值,所以按照相對的方式來呈現。
我們只要關心,這16條水平線,究竟最長的那一條有多靠近紅色垂直線?

<壓差係數怎麼換算?>
GF 壓差係數 = [惰性氣體組織張力 – 環境壓力] / [M值 – 環境壓力]

也就是說,M值線跟環境壓力線,這兩條線如果畫在以環境壓力為x軸,惰性氣體組織張力為y軸的二維平面圖上,中間會形成一個梯形區域,換算成壓差係數後,就可以用百分比呈現,所以呈現在電腦錶上,就可以讓三條垂直線固定住不動。而利用兩個壓差係數對可以在此二維平面上重新畫一條修正後的M值線。

<GF99 => 把黃色垂直線跟紅色垂直線中間切成100格>
若能知道最長的水平線在這100格中,到底跑到第幾格,然後再和設定的GF資料去比較,就可以知道需不需要做減壓停留,以及減壓過程中的各個ceiling天花板。

壓差係數的值域會是 0-1,如果是0那就代表 惰性氣體組織張力=環境壓力,如果是1那就代表 惰性氣體組織張力=M值為了方便顯示,Shearwater 把 GF 乘上100,所以就以 GF99% 的變數來顯示。

<採用壓差係數作為保守度計算的好處>
由於壓差係數比較直觀,只是線性的轉換,而且實務應用在電腦錶的操作上也容易,我只需要輸入兩個數值: GF(Hi) 跟 GF(Low),就可以畫出一條介於新的更保守的M值線,且從圖形中也容易看出GF(Low)會決定第一次進行減壓停留的深度,和最後一次減壓停留的時間長度。

透過數值極端化的想像,也容易理解保守程度,例如:
GF(Hi)跟GF(Low)都設為100 => 跟原本的M值線一樣 => 等於要超出紅色垂直線才要做減壓停留 => 很不保守
GF(Hi)跟GF(Low)都設為0 => 跟環境壓力一樣 => 等於只要超出黃色垂直線就要做減壓停留 => 非常保守,不允許任何過飽和

<為什麼不總是最上面的水平線最接近紅色垂直線?>
想像一下,當某條水平線超過黃色垂直線後,代表已經飽和了,這時候會開始 off gas,也就是無法繼續 on gas,所以會排氣,而因為吸氣快排氣也快,所以有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後,反而是位在中間的水平線變成相對最長的那條了。


<飽和 v.s. 超飽和 v.s. 超壓極限>
若這16條中最長的一條:
如果還沒超出黃色的線 => GF99 顯示 on gas,表示還沒飽和,而不會顯示負數
如果剛好等於黃色的線 => GF99 = 0,剛好飽和
如果超出黃色的線,但還沒到超過經過壓差係數修正後的 M 值 => GF99 會顯示白色的數字,表示過飽和但還在經過壓差係數修正後的容忍範圍內
如果超出經壓差係數修正後的 M 值 => GF99 數值會用紅色顯示

<什麼時候要開始做減壓停留?>
至於什麼時候你的 NDL 會接近 0 ? 也就是說,什麼時候會需要做減壓停留了?
第一次開始做減壓停留的深度,是由 GF(Low)決定的,例如以 Shearwater Teric 來說,保守程度設定中等的話,GF數對是 85/40,所以當最長的水平線在黃色垂直線和紅色垂直線,跑到第40格以後,就得開始做減壓停留。然後中間的ceiling會由GF數對修正出的新M值線決定,然後最後升水時的GF不能超過GF(Hi)

<假如遇到緊急情況,先預測直接升水的GF值 => SurfGF>
我們比較關心的是,假如現在按照休閒潛水的程序,從水下緩緩上升(中間不做減壓停留),是否可以?Teric 裡有一個指標稱為 SurfGF,這就是假設你這麼做的話,回到水面時你的 GF99 會是多少%?這樣的話就可以先預測萬一因為緊急情況無法做完減壓停留,按照10m/min的速度直接回到水面的GF會是多少。這樣就能用比較數值的方式預測自己和得到減壓病的距離有多少,而不會只是憑空猜測。

<Shearwater Cloud Desktop上檢視Log檔>
Shearwater的軟體裡已經可以顯示GF,以我去墨西哥Socorro潛水的例子來說,一開始還是在GF都還在On Gas,然後過了43分鐘以後因為深度變淺,準備要做安全停留,這時候GF值就有顯著上升,最後快升水時的GF介於65-70之間。

Shearwater Teric 裡的 GF99 與相關計算

Shearwater 電腦錶中顯示的 GF99 參數

因為傳統的深度停留 Pyle Stop 是魚類學家 Pyle 先生根據經驗法則提出的,背後沒有理論模型支持,所以後來就有人提出一些修正溶解氣體模型的理論,例如 VPM 或 GF。

其中 GF = Gradient Factor = 壓差係數,是用線性的方式來修正溶解氣體模型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也被應用在 Shearwater Teric 電腦錶裡 (VPM-B要 Shearwater 其他錶才有,Teric 目前只有 Buhlmann Zh16-C + GF)

GF 壓差係數 = [組織壓力 – 環境壓力] / [M值 – 環境壓力]

本來按照這樣的方式計算,壓差係數算出來的值域會是 0-1,如果是0那就代表組織壓力=環境壓力,如果是1那就代表組織壓力=M值

為了方便顯示,Shearwater 把 GF 乘上100,所以就以 GF99 的變數來顯示。

GF99 = GF x 100

經過 GF 修正以後,我們潛水的過程中會保持讓 GF99 始終小於 MaxGF99,那這 MaxGF99 該怎麼算呢?

MaxGF99 = GF(Hi) – [GF(Hi)-GF(Lo)]/[GF(Lo)的深度-GF(Hi)的深度] x 當時候的深度

因為GF(Lo) 是第一次進入減壓停留的深度,GF(Hi) = 水平面 = 0,所以帶入後得到:
MaxGF99 = GF(Hi) – [[GF(Hi)-GF(Lo)]/[GF(Lo)的深度]] x 當時候的深度

舉個例子:GF: 40/85 (Teric預設的Medium)假設背空氣下到40m,然後上到18m做第一次減壓停留在18m的時候,MaxGF99 = 40 = GF(Lo)在水面的時候,MaxGF99 = 85 = GF(Hi)這不用算都知道

那在中間不同深度的減壓停留呢?
12m
MaxGF99 = 55
9m
MaxGF99 = 62.5
6m
MaxGF99 = 70
隨著深度越來越淺,這個值會從 GF(Lo)逼近 GF(Hi),合理

這在 Shearwater Teric 裡的 Tissue Bar Graph 裡可以動態地看 16 個理論半時組織的 GF99,最快的半時組織在上,最慢的在下

綠色長條:組織氮氣壓力
藍色線:吸入的氮氣壓力
黃色線:環境壓力
紅色線:M 值 

GF99 的計算不需要用到藍色線,只需要把紅色線和黃色線中間的區域想像成有 100 格,看看綠色線落在這 100 格中間的哪一格,然後想像一下有一條新的線叫做 MaxGF99 線,看看每一條綠色長條是否超出 MaxGF99 線。這樣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把 16 個理論組織的藍黃紅線畫在同一個畫面上顯示。

當有任何一個綠色長條超過 MaxGF99 線的時候,就會開始進入減壓模式。
然後你進減壓後,開始上升做減壓停留,這條 MaxGF99 的線會慢慢往右移,然後一樣過程中沒有一條綠色長條能夠超過這個 MaxGF99 線。
回到水面後,這條 MaxGF99 = GF(Hi),然後 SurfGF 應該要小於 GF(Hi)。 

而宏觀地來看,我們只需要知道所謂的領先組織的超飽和程度就可以了,也就是比大小,這16個理論組織的哪一個的 GF99 最大,就顯示那一個值。如果 GF99 的值顯示為紅色,表示你可能上升太快忽略了某次減壓停留了。

學習減壓程序的參考資料

即使只在休閒潛水範圍內潛水,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超出 NDL 而讓電腦錶切換到 Deco 減壓模式。例如拍微距趴在深度比較深的沙地上太久,或是看到槌頭鯊大興奮一路追到比較深的地方,或是東西掉到比較深的海底要下去撿,甚至是突然遇到比較強的下降流……等等。不管是哪種情況,對於休閒潛水員來說,了解減壓程序除了滿足知識上的好奇心,潛起來也會更安心,因為你知道如果電腦錶真的切換到減壓模式後,你該怎麼去閱讀上面的資訊並且做出對應的操作(到多深的地方停多久)。畢竟,在水下沒法說話,也不可能臨時看說明書去搞懂電腦錶進入減壓模式後想要告訴你什麼,這只能靠自己進修和了解自己的裝備來做好準備。

TDI 減壓程序課程,上課學員資格:
1.年滿18歲
2.具有SDI Advanced Adventure Diver或是Advanced Diver或是同等級的證照
3.有25次以上的開放水域潛水經驗

教材:

延伸閱讀:

由於 Mark Powell 的 Deco for Divers 的內容比較深且只有英文,所以請先閱讀 TDI 減壓程序手冊,再閱讀 Deco for Dviers 會更容易讀懂。TDI 減壓程序手冊的理論部分就是基於 Deco for Divers 來撰寫。

如果要學習 Gradient Factor 壓差係數的話,實務上可以用支援 GF 的電腦錶:Shearwater/Garmin MK1/Atmos Mission One

像Shearwater Teric的手冊就是很不錯的參考資料:
https://www.shearwater.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Teric_Operating_Instructions_metric.pdf

並可搭配 Erik Baker的文章 Clearing up the confusion about deep stops 閱讀。

電腦錶進階應用 – 不同保守係數與 SurfGF

現在很多潛水電腦錶都可以調保守係數,例如 Suunto D5,而像 Shearwater Teric 可以調預設好的 GF 值,或是自訂 GF 值。

Suunto D5 可以調整保守係數

如果你有兩隻電腦錶,一隻保守係數調得比較保守,另一隻比較不保守,潛水時如果沒發生特別的情況,就按照比較保守的那隻電腦錶的數據來潛水,萬一遇到比較緊急的情況,就改看比較不保守的那隻。例如 Shearwater Teric 的 GF Low 會影響第一次做減壓停留的深度, GF Hi 會影響最後一次停留的時間長度,當你遇到比較緊急的情況,例如殘壓不太夠或身體已經感到寒冷,那你就不會想要在比較深的深度就開始做減壓,也不會想要在最後一次停留待太久,所以你改看比較不保守的那隻錶,可以讓你比較早離開水,就不會陷入到底要不要冒著沒氣溺水或是寒冷失溫的風險硬是要把原本比較保守那隻電腦錶告訴你的減壓停留計畫做完。

利用梯度因子線性調整減壓模型的保守程度

當然,這是比較技術潛水員的思維,休閒潛水的潛點和計畫因為本來就比較簡單和保守,大多數人不會想要買太多裝備,或是礙於經濟上的考量,許多人是只戴一隻電腦錶。那這時候還有沒有辦法套用剛剛的那種思維來處理緊急情況呢?幸好 Shearwater Teric 可以顯示 SurfGF,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馬上按照 10m/min 的速度升水,你回到水面的時候的 M-value (用來衡量超飽和程度的線性值,超飽和是體內形成氣泡的必要條件,但人體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超飽和,用 M-value來表示) 會是多少

假如你原本調 GF Hi 是 85,但現在因為你可能頂流或是有其他狀況搞的自己很累有可能要恐慌了,雖然 NDL 時間還足夠,但是想要早點升水,這時候查 SurfGF 是 70,那你就可以評估是不是有偏離原本設定的 SurfGF 太多來決定。這樣就可以只靠一隻電腦錶來預測如果從保守的行為切換成比較不保守,後果可能會是怎樣?SurfGF 的好處是用數字來表示,因為數值化,所以事後要記錄在 Log 檔也方便,例如可以寫下升水後的身體狀況和 SurfGF 值來幫助自己和醫生判斷你的潛水行為,會比你用口述或是把 Dive profile 截圖出來看更直接和客觀。

SurfGF 也有一些潛水教育上的意義,例如安全停留該不該做和需要做多久的議題:

做安全停留前先看 SurfGF
安全停留 3分鐘 後 => 再看一次 SurfGF
安全停留 5分鐘 後 => 再看一次 SurfGF

比較這三種安全停留的行為會得到的 SurfGF 值,直接讓數據來說話,會比較科學

Shearwater Teric 的標記功能

Shearwater Teric 的標記功能除了可以記下當時候的時間和深度,還多加了方位角,讓你知道當時候是面向哪一方,不過並不能直接在電腦錶的Log裡看到Tag,必須在Desktop或是手機版上才能看到Tag發生的時間點。Teric把Tag區分成Interest/NavPoint/Danger/Animal,在Cloud上看會是不同顏色的直線,這也有助於回想當初Tag的時候到底是想要紀錄什麼。

2019 年媽祖生日之墾丁珊瑚產卵

今年墾丁珊瑚產卵告一段落,屬於潛水人的春吶!我潛水我驕傲!特別推薦 INON LF-800N ,用來搜索蠻好用的,因為光束集中可以穿透海水照射到遠處,遠遠看到珊瑚噴卵之後就可以立刻游過去看珊瑚產卵的瞬間。今年墾丁珊瑚產卵盛況空前,除了每年媽祖生日前後幾天(農曆3/23-25)固定會下蛋的微孔珊瑚以外,核三廠出水口也能看到棘杯珊瑚和菊珊瑚產卵喔!科普一下,珊瑚產卵有分同時排精卵和分別排精或排卵的類型,煙霧狀的就是精或卵團,而一次冒出一粒粒的,是精卵先結合後分散的(自己同時排出的精卵雖然先黏在一起,但不會受精),大自然真的很奧妙

INON LF-800N – Great search light for Kenting Coral Spawning…..Ideal lighting device for aiming smoke and bundles released from coral. The smoke is from the gonochoristic spawning (the smoke is either eggs or sperm). While the bundles (pinky-orange balls) from the other corals are mixtures of eggs and sperm (although self incompatible). The latter is more common as most of the spawning corals are hermaphrodites. Next year, please bring you INON LF-800N to Kenting to see such an impressive sight.

我們與二的距離 – 雙潛水電腦錶普及時代來臨!

<還是得有備用電腦錶>
PADI Open Water 課可以選擇只上電腦錶的內容,去學會看懂 NDL / 水面休息時間 /操作 Dive Plan / Log ,而 RDP 查表演算法或是 eRDP 的操作不一定要教,甚至 PADI 也已經停產 eRDP,事實上我從來沒有看過有人休閒潛水還帶 RDP 或是 eRDP 的,因為潛水船上可能會晃又濕濕的,誰都不太想碰紙本或是再花頭腦去處理數據和演算法,再說,有時候大老遠跑去很遠的地方又花大錢上豪華船宿,你是不會想要輕易放棄某幾次潛水的機會的,如果因為某潛電腦錶出問題需要上來休息幾個小時等餘氮時間清零再換另一個新的備用電腦錶,那你虧掉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可能還不如買另一支電腦錶!正所謂水下一刻值千金嘛!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戴一支表下,然後自己去估算NDL要減多少分鐘,但這畢竟就沒有辦法估算的準確。所以實務上處理電腦錶故障/遺失/沒電的最佳方法還是戴兩隻電腦錶,互為備用。真的有興趣學技術潛水的學生,學會電腦錶操作和原理後,再去學 RDP / eRDP 也不遲,或者是直接透過電腦錶學習 Buhlmann ZHL-16C + Gradient Factor 減壓理論再去鑽研其他減壓演算法例如 VPM 也是可以的。

<備用裝備是最重要的避險手段>
擁有備用裝備,隨時想好 Plan B,是保持潛水安全最重要的觀念。除了防寒衣和蛙鞋不會帶備用的,其他裝備幾乎都能有備用,面鏡可以放大腿口袋、備用二級頭、呼吸管捲起來放大腿口袋、機械式殘壓錶+無線發射器、背掛+側掛小瓶等等,那帶備用電腦錶也是再合理不過的事。如果再加上潛伴的備用裝備,嚴格遵守潛伴制度,其實就可以大幅降低出意外的機率。所以,為什麼不戴備用潛水電腦錶呢?

<為什麼以前少人戴備用電腦錶?>
潛店出租用的電腦錶,例如常見的:
Suunto Zoop
Mares Puck
Deepblu Cosmiq+
甚至以前還有專門的 Oceanic BUD backup dive computer 這種沒有錶帶只有扣具讓你扣在 BCD 上的備用電腦錶,價位落在300USD以內,這些價格親民的電腦錶其實要入手並不會太困難,只是因為體積比較大或是功能只限於潛水,日常生活中並無法用,對於一年可能只潛 1-2次的 holiday diver來說,這樣的投資就會比較不划算。

<大配小的雙電腦錶組合>
對於比較常潛水或是比較專業的潛水員來說,投資大配小的雙電腦錶是蠻合理的選擇,大的螢幕可以顯示很多資訊,小的螢幕可以做為備用,且小的表可能是傳統液晶螢幕,可以不用那麼常換電池。因為得注意備用的電腦錶用的算法是否和主用的一致,例如 Buhlmann v.s. RGBM,所以一般會選擇同品牌的電腦錶來搭配,例如: 

Buhlmann ZHL-16C => Shearwater => 大  Perdix AI (可自換電池 )+ 小 Teric 
RGBM => Suunto => 大 EON (充電器充電 )+ 小 D系列 (鈕扣電池)

不過大顯示螢幕的電腦錶日常生活不能戴,所以現在的思維是,能否兩款電腦錶都是日常生活可以戴的?能否小螢幕電腦錶透過自訂的方式只顯示自己覺得重要的資訊?然後兩款錶可以顯示不一樣的資訊,這樣即使螢幕小也沒關係,等於是把大螢幕同時顯示的資訊分散在兩隻表上了。

<電腦錶 – 海洋台灣最有效率生產鏈的一段>
剛分析過,以前不想買兩個電腦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只能用在潛水,所以就會不捨得花錢去買。但如果電腦錶的價格降低,且功能多樣化,那麼買電腦錶就變得跟買衣服一樣,平常也可以穿,然後如果兩款電腦錶的功能有互補,那就更會去購買。
台灣其實有不錯的資訊通訊產業和製造業實力,東北角又鄰近台北,其實很有條件發展休閒潛水的裝備研發、測試、設計和製造,整個生產鏈都有辦法完成,成本相較於歐美和日本品牌更有優勢。而且台灣發展休閒潛水的時間也算早,雖然不比日本早,但已經比中國大陸早很多。因此像 Deepblu / Atmos / Crest 都陸續做出 C/P 值頗高的 MIT 腕戴式小螢幕電腦錶產品,而像高端的 Garmin Descent MK1 也是在台灣製造的。

<以 Teric 搭配 Atmos 為例>
我是用 Shearwater Teric + Atmos Mission One,把 Teric 掛相機浮力臂上,Atmos 戴手上 (也可以 Teric 和  Atmos 都掛相機的浮力臂上)。 Teric 的優點是可以自訂畫面,例如我知道 Atmos 主畫面會顯示 MOD / Gas mix / 水溫 / 羅盤 / NDL / 深度,那我就可以在 Teric 的主畫面顯示其他的參數,例如我把Terc Home Screen 的 Value 調成 3,Layout 調成 Standard,然後設定顯示 TTS / T1 & GTR / SAC / Time of day,理由是 Teric 支援殘壓無線發射器,所以可以顯示跟殘壓相關的 GTR 與 SAC 這兩個 Atmos 沒辦法告訴你的參數,這樣你就可以同時在兩款錶上顯示最多組數據又不致於太混亂。

潛水很像開飛機,你必須知道的參數,會比開車還要多,在陸地上開車因為是2D,你不管怎麼樣都還是壓在路上走,不會有深度或是高度的變化問題,即使大霧或是大雨等能見度很差的情況下,只要打燈慢慢開或是停在路邊就不致於有立即的危險。但開飛機或是潛水遇到低能見度,就有可能得完全依靠儀表去告訴你方位和深度。另外,潛水有時候還得從事其他任務,例如拍照,能夠將多組數據用簡單清晰的方式呈現越好。

<解決不想寫潛水日誌或是寫不詳細的問題>
以前不想寫日誌的原因是還要去比對潛水點的名字,並且要趁記憶猶新的時候記下水下看到了什麼發生的什麼事。且就算手寫的很詳細,當潛數多的時候,日後要搜尋其中的內容,沒有電子化的話還是蠻麻煩的。
Teric 並沒有整合 GPS,但是 Atmos 有。所以我可以用 Atmos 的鄰近潛點功能找出潛點名稱和 GPS 座標,或是根據導潛簡報的自定義潛點,然後在手機上用 Teric 的 Shearwater Cloud app編輯潛點資訊,並回顧Tag的內容快速寫一下看到什麼,等雲端同步後再用電腦打更多的字(在手機上通常不想打這麼多)。

<結論>
強烈建議配戴兩隻潛水電腦錶,沒有電腦錶是完美的,要體積小、重量輕、功能全面又超強,然後又要便宜是不可能的,但兩隻電腦錶選的好的話,可以功能互補並且互為備用。搭配時考量價格、螢幕大小、電池充電更換方式、功能互補、演算法。預算高可以選高價位的組合例如 Shearwater Perdix AI + Shearwater Teric / Garmin MK1,或是 Suunto EON + D5,要 C/P 值高一點則可以搭配台灣自有品牌的電腦錶,例如 Teric + Atmos,或是 Atmos /  Crest / Deepblu 的組合。

Shearwater Teric 在氮氧氦三混潛水的應用

Shearwater Teric 支援 Trimix(氮氧氦三混),究竟使用上有什麼便利性與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由於會用到氮氧氦三混一定是技術潛水,所以無法在 OC Rec 模式下設定 He 的比例,需要切換到 OC Tec 模式。
進入 OC Tec 潛水主畫面就會有 O2/He 的比例,因為有標示,所以你不會搞混 He/O2 還是 O2/He,而旁邊有 PPO2 的數據,可以提醒你是否超過各項 PPO2 的上下限,在 Teric 裡有三項 PPO2 限制可以設定:
OC Low PPO2:一般是設定在 0.16 – 0.18 ata,這可以提醒你若是因為要下大深度需要用Hypoxic Trimix,別忘了在比較淺的地方吸 Travel Gas(Teric 會閃紅色提醒你),這功能就是針對 Trimix 設計的,沒用到 Hypoxic Trimix 的話一般不會有 PPO2 太低以致於無法維持大腦意識的問題。
OC MOD. PPO2:一般是設定1.4 ata,這跟高氧課程學到的一樣
OC Deco. PPO2:一般是設定 1.61ata(因為預設 20feet可以吸純氧,所以換算成公制單位是 1.61 ata)
不過電腦錶也只是輔助你,實際上你要自己去找出合適的氣體混合比例,例如:我想要下 64m,那要用什麼比例的氣體?
算法:理論上你會想要盡可能提高 O2 並盡可能降低 He,這樣的求極值算法會比較容易操作
首先先看下到 64m 時不違反 OC MOD. PPO2  < 1.4 的話,那O2最高可以用 19%另外如果你把Equivalent Narcotic Depth(END)設定成 40m 的話,那He最低可以用 34%所以你可能會考慮用 O2/He = 19/34 來規劃 然後中途再搭配例如 EANx36 / EANx50 / EANx99 來加速減壓然後把這幾種氣體混合比例利用 Edit Gas 的功能輸入到 Teric 裡,再利用 Deco Planner 去做初步的潛水計畫規劃。(設定 19/34為 ACT,設定 50/00 和 99/00 為 ON,這樣Teric在適當的深度就會提醒你切換氣源)而實際上是不是一定得用 O2/He = 19/34 則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這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但你至少可以先有個大概的規劃藍圖。
減壓計畫功能的限制
Shearwater Teric 裡的減壓計畫功能也只是輔助,實際上你還是會需要用到功能更強大的桌機或是手機的規劃軟體來規劃。基本上 Teric 是預設你只在最大深度附近逗留,結束後就開始上升做減壓,另外他也不會幫你算 END、提醒你用氣量的限制、CNS%是否超100%、isobaric counter-diffusion risk(例如在減壓停留時突然切換成含有氦氣的氣源,也就是由擴散慢的氣體換成擴散快的),這些都必須依靠你在學三混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而不是依賴電腦錶。

如何線性插值並利用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的表格計算 CNS%

Shearwater就是利用 NOAA Diving Manual (Fourth Edition,最新版是 SIXTH EDITION)的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這個表格來計算 CNS%,因為表格是離散而不是連續的,所以有些數值需要利用線性插值法還有進位去計算,所以會有一些些的誤差,但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請看這表格:
https://www.shearwater.com/monthly-blog-posts/shearwater-and-the-cns-oxygen-clock/
這表格如何應用在實際的計算上呢?
假設你想背 32%的高氧+99%的氧加速減壓停留,潛到 33m 待 65mins,6m切換到99%氧氣,最後一次停留設定在3m,然後GF factor(99/99),潛水結束後,你的CNS%會是多少?

按照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功能的規劃,算出來應該是: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6m 待 5min 吸 EANx99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首先你必須計算 PPO2 是多少,在利用在該深度待的時間是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的多少比例去算出 CNS%
原理就是,假設當 PPO2是1.4ata時,你在該深度待滿150mins,或是維持PPO2 =1.4ata 有 150mins,那麼理論上你的 CNS% 就會飆到 100%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 PPO2 = 4.3*0.32 = 1.38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 PPO2 = 1.6*0.32 = 0.51
6m 待 5min 吸 EANx99 => PPO2 = 1.6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 PPO2 = 1.3

PPO2 = 1.6ata 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查表得知是 45mins
PPO2 = 1.3ata 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查表得知是 130mins

表格上並沒有 1.38和0.51,那就得用線性插值法去求
PPO2 = 1.38ata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用線性插值法算出後應該是 156mins
PPO2 = 0.51ata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用線性插值法算出後應該是 855mins

現在來分別計算 CNS%
65/156 = 41.7%
3/855 = 0.4%
5/45 = 11.1%
11/130 =8.5%
總和 61.7%,和Shearwater Teric算出來的 57%稍微有一點點差異,但會有誤差就差在插值計算和進位的方式,所以多少會有一些差異是合理的(除非我完全知道Shearwater計算的邏輯),不過背後的計算原理就如以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