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Cool Facts] 櫛水母的10個小秘密

1.種類: 約有 150 種,全為海生,較多分布在溫暖的水域。
2.名稱由來:擁有8排用來運動用的櫛板,又長得像水母,故名為櫛水母。
3.平衡細胞:背口端具有負責平衡的平衡細胞(statocyst)。
4.體制對稱性、頭化程度:刺絲胞動物是輻射對稱,櫛水母則是兩側輻射對稱。比較形象的比喻是,水母像肉包,櫛水母則像水餃。同樣都是一塊圓形的皮和一坨肉餡,捏起來的方式不一樣也就影響了體制的對稱性。櫛水母只有兩種方式可以分割成一樣大小的兩半,所以稱為兩側輻射對稱,這也是潛水時快速分辨櫛水母和水母的方法之一。
5.膠細胞 v.s. 刺絲胞:櫛水母並不具有刺絲胞,而是利用膠細胞(colloblast)分泌的黏液去沾粘浮游生物來吃。
Haeckelia rubra 則會偷取獵物身上的刺絲胞轉為己用,並非自己製造。
6.微弱的游泳者卻有最明顯的纖毛運動:櫛水母主要靠纖毛擺動來移動,但比較極端的例子像是維納斯的腰帶 Cestum 則會扭動身體產生波動並加上纖毛的擺動來移動。
7.海中的螢火蟲:雖然櫛水母多半透明且脆弱,但在夜潛或是潛黑水時櫛水母發出來的螢光就比白天明顯的多且相當耀眼,而且發光的機制和螢火蟲都是屬於生物發光。
8.雌雄同體與發育:皆為雌雄同體,大部分是讓受精卵直接在海中發育,有些種類則是會育卵,然後再經歷自由游泳的幼體期。
9.匿蹤殺手與生態浩劫:櫛水母因為移動時產生的水流並不明顯,因此其獵物並不易察覺,若是不小心跟隨船的廢水排放而成了外來種,就容易產生生態浩劫,例如M. leidyi因為會吃小型甲殼類、幼魚和卵在黑海和Azov海就曾造成漁業資源枯竭。
10.胞外消化 & 胞內消化: 食物先在咽部進行胞外消化,再送到消化循環的管道去進行胞內消化。

SDI 電腦錶高氧和 TDI 高氧 / 進階高氧課的差別?

就高氧課而言,SDI/TDI系統就分成三堂: SDI 電腦錶高氧 TDI 高氧  TDI 進階高氧課 究竟這三種課程差異在哪裡?
如果直接比較課程大綱,可以發現 TDI 高氧比 SDI 電腦錶高氧較深入探討以下的議題:
-物理:壓力與分壓
-潛水規劃用表格:EAD 換算 / EAN  表格 / 重複潛水的不同混氣比例氣體切換
-混氣程序:分壓法 / 連續
而TDI進階高氧則探討了吸40%以上高氧的議題,而且很多教練的課程組合設計,往往是與TDI減壓程序一起上。
==
減壓病和氧中毒在本質上的差別在於,減壓病往往是發生在水面上,且有可能會造成較長期的傷害,不過如果處理的當則有機會完全恢復。 而氧中毒往往發生在水下,雖較無長期的傷害,但怕在水下因為發作而溺水。在水下要處理狀況會比在水上要困難。

在休閒潛水,因為深度不會超過50m,最大極限也就40m,所以會設定電腦錶,知道不要超過MOD,剩下就是預防減壓病和氮醉。 而TDI高氧則是加強了計算/查表的部份,除了會按電腦錶,也要熟悉Circle T公式的換算,除了滿足潛水員的好奇心,也是為了接下來上技術潛水的進階高氧和減壓程序課程做準備。

當下的更深就會衍生出切換氣源加快減壓程序的議題,因為你有可能在不對的深度切換到不對的氣源,也就是說有可能切換氣源後,比在該氣瓶MOD更深的深度! 所以減壓瓶上就要很清楚的寫上 MOD,然後要切換之前比對一下深度。

另一個議題是 PPO2 的上限,在休閒潛水我們往往設定成 1.4 ata,但在技術潛水,為了加速減壓停留, 往往會允許減壓時的PPO2 上限到 1.6ata,例如吸純氧時就可以在 6m 停留。 這也要求潛水員本身對於中性浮力的控制技巧要更好,因為你上到比較淺的地方吸更高濃度的高氧,就表示MOD會減小, 也就不允許再下超過MOD的深度。

同時,也可以明白為什麼技術潛水員偏好用長短管,除了有可能進入狹窄空間需要一前一後共享氣源,還有避免緊急情況下,吸到不對的減壓瓶的問題。 因為一般的備用二級若是收納在胸前的三角區域,在緊急情況下潛伴有可能會拿到你的減壓瓶的二級頭,這時候就有可能在超過MOD的深度下吸! 而用長短管就可以確保,你給出去的是你正在吸的氣源,深度沒超過MOD。

而上完減壓程序,再上延伸領域 Extended Range課程或是循環水肺 SCR/CCR時,代表你想要下更深或是更久, 或是持續吸高氧分壓的高氧,那就有可能會需要用到多種不同的混氣,你接觸到高氧的時間也就會更久,可以想像成吃藥吃了更多劑量的感覺。 這時候你就得更嚴肅地看待肺氧中毒和考慮插入 Air Break 程序。
==
總結:
SDI電腦錶高氧 => 設定好 Mix,不要超過MOD
TDI高氧 => Circle T 公式 / EAD 換算與查表
TDI進階高氧 => 器材接觸超過40%高氧的議題、氣體切換時避免超過MOD問題、PPO2極限彈性改變、中性浮力控制技巧、長短管的優缺點、肺部氧中毒、Air Break程序

接下去 就又是更複雜的氦氮氧三混和延伸領域的問題要探討……

Seatool HERO8 防水殼,耐水深 300m!

★Seatool HERO8 防水殼,耐水深 300m!
型號:SVH-HERO8-M
材質:切削加工鋁合金
顏色:黑色陽極氧化處理
尺寸:約W100mmXH69mmXD52mm
重量:陸地上約500 g(僅外殼)約300 g淡水(包括相機)
底部:一個螺孔
*可選
相機螺絲2孔轉換板
攝影機螺絲用球形接頭底座
用於2個孔的Gopro安裝轉換基座(需要2個孔轉換板)
彩色濾片(橙色/粉紅色/保護板/安裝導軌套件)

Ikelite 配重配平系統 #47140

除了潛水員自身的配重需要調整和分配,以便達到Trim的狀態,其實防水殼也可能有相同的需求,例如加了大體積的dome廣角罩以後,會因為廣角罩內部空間比較大而有前端浮力較大的問題,這時候在前端利用Ikelite Trim Weight配件掛上鉛塊後,就可以解決平衡問題,而且鉛塊可以到當地再跟潛店租借就好,方便旅行時減輕重量負擔
Ikelite產品編號 #47140

自動駕駛+切換車道 解釋用高氧當減壓氣源

在上一篇文章已經解釋了吸高氧的好處可以怎麼理解:
策略 => 調整自動定速器與最高速限的差距 = 吸高氧
吸高氧 => 讓自動定速器設定的速度上限小於最高速限,且兩者的差距更大一點
假設第一個路段車速上限  100km/h,車子的自動定速器設定速限為 79km/h,現在調成68k/h就好 => 就像吸21%氧氣和32%氧氣的差異

這可以用在休閒潛水單純背高氧不切換氣瓶來增加 NDL,也可以應用在利用高氧當加速減壓過程的氣源。

舉實際的例子:
打開MultiDeco app設定 ZHL-C + GF 30/85 OC設定深度45時間20min吸O2:21%,Deco mix 不設定 v.s. 設定成 EAN80 @ 9m 切換。可以發現 Run time 可以從 52mins 減少成 38mins

深度45時間20min吸O2:21%,Deco mix 不設定
深度45時間20min吸O2:21%,Deco mix 設定成 EAN80 @ 9m 切換

這就是為什麼從休閒潛水要跨到技術潛水,可以先上 TDI 的進階高氧和減壓程序課程,因為我們想知道究竟要在什麼時間點切換成多少濃度的高氧,而且高氧的濃度可能會超過 40%。理論上早點吸高濃度高氧可以減少整個減壓停留的時間,極端一點來說,我們為什麼不乾脆吸純氧就好,那就完全沒有惰性氣體啦!!??但因為還要考量到CNS氧中毒的問題,所以必須上到某個深度才能切換到更高濃度的高氧。

延續上次 [自動駕駛+切換車道] 的生活化類比來解釋減壓理論,這次我們要繼續討論用高氧來當減壓氣體。

我們不妨把要預防CNS氧中毒這件事情,用車道的最低速限來類比聯想,雖然我們可以將自動定速器的速限調的比該車道的最高速限還要低很多,也就是能夠調整自動定速和該車道最高速限的速度比例,以便加快車速減速的過程,不過因為車道有最低速限,所以不能將定速器的速限調到太低,所以只能在切換到某個最低速限夠低的慢車道,我們才把定速器速限調低。例如在 21m 的深度才切換 EAN50或是9m的深度切換EAN80等等。至於要切換幾次,就看你買的車子的定速器功能,能支援多段調速差比例的定速器就越貴越複雜。

而之前說過,如果太快速連續切換到慢車道,則雖然可以讓車速下降,但也有可能超速被拍照。所以我們在不能太快切換到慢車道的前提下,又要加快降車速的過程,只好調整定速器的設定。
以上的類比,是假設快車道的最低速限較高,而慢車道的最低速限較低,所以你得切換到最低速限夠低的慢車道才能將自動定速的速限與該路段最高速限的速差比例調高。也就是說,在比較深的深度,就得吸較低濃度的高氧避免CNS氧中毒,上到比較淺的深度後才可以切換成較高濃度的高氧,以便加速減壓停留過程,同時不超過設定的最大 ppO2

如何用 memoQ 管理翻譯詞彙

翻譯的過程中會遇到詞彙用語管理上的問題:
1.詞彙前後不統一
2.不同專業領域,用的術語不一樣,如何確保翻譯後詞彙符合專業用語?
3.有些詞彙不用翻譯,例如公司名稱的英文縮寫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用 memoQ 來解決。

Extract Terms – 擷取出詞彙
先利用此功能讓系統判斷可能是詞彙的詞語,這樣的話就可以在翻譯之前先把這些詞彙定下來,先減少一部分用語不統一的程度。然後也可以找出範例用句,附加成為該用語的範例,這樣有助於之後翻譯參考。記得要將詞彙的狀態從Candidate改成Accepted,這樣才會正式加入詞彙庫。

利用 Extract Terms 篩選出可能的詞彙
詞彙狀態改成 Accepted 之後
之後在Concordance就可以看到詞彙被辨識,並能加上範例

利用網路資源查找術語
遇到不懂的詞語,除了另外開瀏覽器或是利用字典程式查詢,最快的方式其實是設定好要查找的網路資源並且利用 memoQ 的快速鍵 Ctrl+F3 來快速查詢。舉個例子,例如我可以設定查找時用Google和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資料庫,Google在memoQ已經有設定好,可以直接加,但國家院的則需要自己手動加進去。設定好以後只要將詞彙反白按Ctrl+F3就能快速查找網路字典或搜索引擎資料,並且可以用分頁切換來瀏覽比較查找的結果。

設定 Web search 的參照對象
設定好包含參數傳遞的網址
直接按 Ctrl+F3 即可查找設定好的網路資源

手動加進詞彙和設定不翻譯的詞彙
翻譯過程中還會繼續發現新的詞彙,這需要自己翻譯好後標示起來後用 Quick Add Term 功能告訴 memoQ。同時若遇到不需要翻譯的詞彙,也可以用 Add Non-Translatable 功能告訴 memoQ。之後也可以利用 Ctrl+P 的快速鍵來查找辭庫中的詞彙。

Quick Add Term 快速加進詞彙
Quick Add Term 快速加進詞彙後的結果更新
Add non-translatable 功能表示不需要翻譯的詞彙
不需要翻譯的詞彙會用灰色標示
利用 Ctrl+P 查找詞彙

詞彙庫的管理
詞彙庫可以在進行編輯,例如找出重複的,然後刪除編輯都可以進行,也可以匯出到檔案,例如做為課本後面的詞彙對照表來用,或是之後的翻譯專案可以再利用此詞彙庫。

詞彙庫管理

翻譯文件可以土法煉鋼一個字一個字地在word裡編輯,但若資訊量大且複雜的話,就會遇到很多麻煩的地方,例如:

1.翻譯的品質掌控: 是否有翻譯前後不一致的地方?是否有特殊符號排版跑掉的地方?詞彙是否根據專業的辭典翻譯?

2.翻譯的效率掌控: 遇到不懂的詞彙能否快速查到對應的線上字典?是否有遺漏還沒翻譯的?已經翻譯過的是否可以套用在類似的語句上?

目前 SDI/TDI/EFRI/FRTI/PFI 已經採用 memoQ Web 版的翻譯輔助系統來協助潛水教材和準則的翻譯品質和效率。而memoQ究竟是如何提升翻譯的品質和效率呢? 以下我以 memoQ 9.2.5版本來介紹:

1.詞彙的翻譯:
可以透過即時字典軟體來輔助,或是利用建立好的詞彙對照檔做比對,也可以利用例如 termsoup 這類的網頁版系統來幫助翻譯。如果是 termsoup 的話,可以線上即時查找各種專業字典的翻譯建議,等全部都翻譯好之後,可以將之匯出成翻譯記憶檔,格式選Excel。然後再以MS EXCEL開啟後另存成 CSV 檔,再利用記事本將 CSV 檔轉存成 UTF-8編碼,這樣能避免餵進去memoQ系統時產生亂碼。

2.將翻譯記憶匯入memoQ系統
在memoQ裡建立專案後,可以將要翻譯的檔案,例如word檔匯入專案,接著建立和指定翻譯記憶,然後就可以匯入由termsoup建立的翻譯記憶CSV檔。接著可以進行預翻譯 Pre-Translate,也就是先用翻譯記憶和要翻譯的檔案進行比對,看是否有已經可以套用翻譯記憶的地方,並且給出一個模糊的翻譯結果和告訴你比較的相似度大概有多少。這個時候就可以在繼續從Concordance的欄位去套用更多翻譯,翻譯越多,到最後就會越翻越快,因為已經有很多Concordance可以套用了。也就是說,翻譯記憶會越來用強大和完整。

3.將專業辭庫匯入memoQ系統
專業辭庫可以在很多政府網頁上找到例如國家教育院,下載回來後可以先用Excel編輯,只保留兩欄一欄英文一欄中文的詞語翻譯對照,然後就可以匯入memoQ的 Term Bases。匯入之後可以進行QA品質保證檢查,假如翻譯的詞語跟詞彙檔有出入,QA都可以幫你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