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海膽的刺、棘、管足?

海膽殼上伸出來的構造有:
管足 tube feet
刺 spine
棘 pedicellaria
管足很好認,就是只分布在步帶區(ambulacral area)而不會分布在間步帶區(interambulacral area)的帶吸盤軟管。如果觀察死掉的海膽,步帶區上有很多細小的孔,密密麻麻的,那就是管足伸出來的孔。如果觀察活的海膽,有一條條像是理頭髮時刻意雕刻出來的一條沒有頭髮的線,那就是管足的孔的分佈區域。
刺和棘的話,在步帶區或間步帶區都有分布。
刺就是細細長長的。刺又分 primary spine 跟 secondary spine,死海膽的殼如果把刺去掉,會發現有大小不一的孔,間步帶區很明顯的大的孔是 primary spine 的孔,中型孔是 secondary spine 的孔,最細小的就是管足的孔了。有些刺帶有毒液囊,例如火海膽(fire urchin)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棘的話是三叉的結構,可以開合。大部分的海膽是刺的長度比棘長,但也有例外,例如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可見的喇叭海膽(flower urchin),就是棘比刺明顯!所以我們會稱喇叭毒棘海膽,而不是喇叭毒刺海膽。
如果被海膽刺到,得利用酒精或是優碘消毒,能用鑷子取出破碎的刺棘就取出,但不要硬取或是按壓傷口。持續觀察傷口有沒有惡化。如果刺棘插入太傷,可能需要透過外科手術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