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質地 – 雙閃打側光

攝影是用 2D 照片去呈現 3D 世界的藝術,為了增添照片的層次感,攝影師常用「構圖」和「打光」的技巧去呈現。就微距打光技巧而言,利用雙閃打均勻側光是最常見用來呈現出拍攝主題質感的手法。
兩顆閃燈究竟要拉多開?
燈臂長度約等於鏡頭罩會最剛好,閃光燈的寬度大概與肩同寬,如果要讓對比更強烈一點,就不要裝擴散罩且把閃燈靠的比較近,反之則把擴散罩裝上去或是把閃燈往兩側拉開到比肩膀還寬。
兩顆閃燈的拉開程度也要考慮微距鏡的焦段,一般來說,如果你當時用的微距鏡焦段比較短,例如60mm,閃燈的距離就要拉的比用100mm微距鏡時還要開些。
選擇拍攝對象和造成的效果
由於光從兩側打,拍攝主題正中間如果有凹進去的結構,則可能會在中間形成陰影,例如Tulamben清潔站張嘴的魚。
扭轉閃燈角度稍加變化
根據想拍出的感覺,可以在打側光的基礎下,再加進順光或是背光的元素進去,只要稍微把閃光燈轉向內或外就可以。

黑背景 v.s. 藍背景

在水下的時間有限,又要考慮氣瓶殘壓/免減壓停留時間/深度等,往往會因為這些壓力讓你無法好好構思,而只思考拍攝主體而沒有好好考慮背景。太複雜的背景往往會讓觀賞照片者分心,所以微距攝影常常尋求簡單的背景,特別是單一顏色,看起來的視覺效果特別強烈。
經典黑背景
黑背景是水下微距常用的拍攝手法,可以凸顯主體的顏色,並且讓原本很複雜的畫面簡化。
為了獲得黑背景,可以選擇某個角度讓主體的背景是對著開闊的水域,再配合高速快門和縮小光圈,讓相機不要收背景光並且只收到閃燈打的前景也就是拍攝主體。
卡片機因為光圈通常無法縮到f/11,甚至f/8就已經是極限,因此在很淺很亮的環境下不容易拍出很純粹的黑背景照片,因此就得利用快門速度來彌補光圈無法縮很小的先天不足,或是朝下拍(直接朝水面上拍自然會收到很多自然光),或是在比較暗的環境下拍(例如陰天、較深的水域、夜潛、小洞穴等等)。
藍背景 / 綠背景
黑背景固然很好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且在某些情境下,拍藍背景 / 綠背景(在淡水或是比較高緯度的海域,水色可能偏綠)反而看起來更自然,而不會像每張都夜潛似的。
選擇拍成藍(綠)背景的常見情況
1.特寫
2.動物行為
3.不想拍成夜潛的感覺
4.形成顏色對比:前景有大量紅、粉紅、橙、黃的顏色
藍(綠)背景拍攝技巧
為了拍出藍(綠)背景,可以先從黑背景開始,拍出黑背景後,再調慢快門速度,直到背景顏色對了。此外,相機朝上拍也是多收進背景自然光的方法,也有助於拍出藍(綠)背景。但是當水中能見度不好或是比較昏暗的時候,這時如果還是想要拍藍(綠)背景,就得拉高 ISO(犧牲畫質)和放大一些光圈(犧牲景深),否則快門速度得放很慢,就容易讓畫面糊掉。也就是說,最好同時調整光圈/快門/ISO,且減弱閃光燈出力。若是情況更為糟糕,已經太昏暗了,那就改為拍黑背景或是等待更明亮的時間再拍。

[水攝打光] 標準均勻打光法

均勻光使用的時機
高質量的均勻光可以還原細節和色彩,所以是水下微距攝影很實用的「標準」打光法。例如夜潛的時候拍攝魷魚,用均勻光打的效果就非常好,可以顯現出魷魚身上的花紋。
雙閃+短燈臂
為了打出標準的平均光,常用兩顆閃光燈,出光量調成一樣,位置擺在鏡頭罩的兩側然後朝前。當拍攝主體越靠近,閃光燈就要離鏡頭罩越近(因為得比較靠近鏡頭罩,所以用短的燈臂會比較好操作);反之則把閃光燈朝兩邊推出去,以減少照片中的懸浮微粒。
該不該用擴散片?
閃燈前面加擴散片會讓光變得柔和且暈開(沒有方向性),特別是當拍攝主體離相機很近的時候。當水中能見度比較高時,利用擴散罩可以打出更高質量的均勻光,但是當水中能見度比較低的時候,水中的懸浮微粒已經有擴散罩的功能,所以也可以不加。